说起中医治肿瘤,我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六十年代末,和顺(我家帅哥的得意弟子,最好助手)的母亲脖子后面长了一个瘤子。一开始不痛不痒,就是摸着有一个小疙瘩,也没有太在意。没想到小疙瘩一天比一天大,长到鸡蛋大小时,脖子转动就受到影响。那时候和顺父亲是铁路工人,他母亲享受半价医疗。到铁路医院就医,吃药,打针,贴膏药。那时候极少有打吊针的。治疗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效果。瘤子还是一天天慢慢增大。医院说只能动手术切除,要帮他们联系大医院。家人问动手术能不能治好,手术有没有危险。医生告诉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脖子部位风险会大一些。能不能治好不敢保证,只要没有意外,应该有希望。
母亲回到家,准备放弃治疗。家里人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用一些土方子缓解瘤子
增长速度。可是瘤子还是眼看着不急不慢的膨胀,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行动。家里人四处打听各种偏方,寻医问药。和顺父亲听工友说泺口那一带有一位祖传老中医,能治疗疑难杂症,回家告诉了家人。和顺已经上小学,就利用星期天,一个人走十几里路到泺口那一带打听寻找这位中医。那时候泺口那一带还是人烟稀少,好远才有一个村子,住着几户人家,而且没有公交车。一个村子没找到,下一个星期天又去另外一个村子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个星期天终于打听到了这位老中医。一进门看到迎着门一个八仙桌,桌子两边一对太师椅,太师椅上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
和顺进门就给老者跪下,哭着磕头,求老中医:“爷爷,求求您,救救我妈妈。”老中医一看是一个半大男孩子,伸手拉起孩子,询问:“小末子,(济南对小男孩的爱称)遇到了什么事情。慢慢说清楚。”和顺就叙述了一遍,从什么时候发现母亲脖子上长了一个瘤子,治疗多长时间,瘤子却越长越大,现在已经喝水、吃饭都困难。不能躺下睡觉,也不能下地行走,只能靠着墙坐着,看着快不行了等等。老中医又问了问瘤子的形状,颜色,就让和顺带病人过来。和顺一听,忙说:“谢谢爷爷。”老人问:“你家住在那里?”和顺答:“爷爷,我家住在车站北街。”老中医一听说:“还不近啊,你让你家大人把病人送过来。”和顺答应着,赶紧跑回家,找同学帮着跟老师请个假。到邻居家借来一个地排车,擦洗干净。
第二天起个大早,和顺和弟弟草草吃了点凉窝窝头,在车上铺了一个草苫子,把母亲背到车上,让弟弟坐在地排车上扶着母亲,给母亲盖了一床被子。他把车套套在肩上,从车站北街到泺口拉着地排车走了十几里路。来到老中医家门口,停下车,气喘吁吁的走进门,先跪下给老中医磕头,请老中医出来给母亲看看。老中医问:“你家大人呢?”和顺回答:“爷爷,我爸爸上班,请假会扣工资。我就自己拉着车来了。”老中医一听,就出门看到地排车上一个依靠在小男孩身上,裹着被子的病人,走到地排车跟前,看了看奄奄一息的病人,后脖子上那个一个小盆子大小的瘤子,用手来来回回摸了几遍,和顺赶紧给老中医搬来个凳子,老中医闭目搭脉后让病人伸出舌头看了看,就起身走进屋子。
和顺赶紧跟进来,看着老中医的眼睛,试探着问:“爷爷,你看我妈妈的病可能治好。”老中医说:“小末子,你妈妈有你这么个好儿子,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放心吧,老天爷看在你这么孝顺的份上,也要让你妈妈好起来。”老爷子给和顺三大包药,还有三小包药,问:“小末子,会煎药把。”和顺答:“爷爷,我会。”老中医说:“那好,你回去,这个小包的煮一会,用毛巾沾着敷在瘤子上。大包的泡一个时辰,煎一阵倒出来,再煎一遍,倒出来,二次药汤和到一起,分早晚二次喝下去。”和顺问:“爷爷,需要多少钱。”老中医说:“这样吧,治好一块算,治不好,分文不取。吃完药再过来看看。”和顺谢过爷爷,出来拉着地排车走回家。
那几天和顺请假在家照顾母亲,就不去上学。那时候学校上课也是天天学习最高指示,老师知道他妈妈病危,也不追究。三天后,和顺又拉着地排车来到老中医家门口。还没有进门,老中医就走出屋门问:“小末子挺准时啊。怎么样,有什么变化。”和顺顾不得擦一擦头上的汗,赶紧回到:“爷爷,我妈妈可以喝水,喝点小米稀饭。就是还躺不下,只能坐在睡一睡。”老中医笑呵呵的说:“这就是病情好转啊,别着急,我再调一下药,你妈妈很快就会好起来。”老中医又号号脉,看看舌苔。看了看瘤子,用手摸了摸。回屋又包了大小各三包药,叮嘱和顺还是照上次一样用。
又过了三天,和顺第三次拉着地排车再次来到老中医家门口,扶着妈妈下车,走进老中医家,在一个凳子上坐下。老中医坐在太师椅上,慈祥的看着和顺问:“怎么样,我说你妈妈会很快好起来吧,现在已经能下地走走了。”和顺忙一个劲“谢谢爷爷。”眼睛却看着妈妈的脖子。老中医起身走到病人身边,用双手来回摸着瘤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和顺是一句也没有听懂。摸了一会,只听老中医大声说:“该走了。”举起手照着瘤子拍打。看瘤子没动,老中医说:“嗨嗨,你还不愿意走啊。”又继续摸那个瘤子,摸了一会,大声说:“别耍赖皮,赶紧走吧。”举手又用力拍打几下。
这时候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只见瘤子就如同撒了气的气球,眼看着一点、一点瘪了下去。老中医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喘着气说:“累得我不轻,这个东西还真顽固,赖着不愿意走。”看傻眼的和顺这才回过神来,忙给老中医倒了一杯水,双手递过去,跪下磕头,嘴里连连说:“谢谢爷爷。”老中医说:“孩子,起来吧。是你妈妈有福。”和顺起来说:“爷爷,我今天只带了五块钱,您先收下。还差多少钱,过两天我给你送来。”老中医说:“行。你家如果困难就这样吧。如果可以就再给我十块二十块的。(那时候一般工人月工资只有三十五六块钱,六七十块钱都不多。)”和顺说:“谢谢爷爷,等我父亲发了工资我就给您送来。”老中医又给和顺大小三包药,告诉和顺用了这些药就慢慢调养,不需要再用药了。这时候和顺问他妈妈,感觉怎么样。他妈妈说头清醒了,身上好像去掉一个大包袱,感到轻松不少。母子俩千恩万谢告别老中医。
回到家,和顺妈妈一天天好起来。和顺感到老中医特别神奇,抽空出去拉套子挣钱。(就是帮着拉地排车)存起来,有空就买点东西,跑到老中医那里,三番五次的恳求老中医收他为徒。每次老中医都说:“孩子,你还太小,现在要好好读书。等你长大了,再来跟我学治病。”这样过了几年,老中医却不幸提前离世。
和顺从村里人那里打听到,老中医离世真是非常不应该,是他孙子到他那里要钱,老中医不给,孙子就到处乱翻找,老中医拿起棍子要打,孙子用劲把爷爷一推,就跑了。没想到老中医倒地,头磕在凳子角上,流血不止,昏迷过去。等家里来人,才发现老中医已经冰凉。一个治病有绝技的人,就这样走了。原来老中医一心要把这个孙子培养好,从小特别宠爱于他。没想到那几年学校停课,孙子大串联,不知道怎么就结交了一帮造反派,经常跟爷爷要钱,也不去上学,不知道在外面都干些什么。每当和顺说起此事,总是无限感慨。也许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