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家家都进入春节的快节奏。打扫卫生,床底下,柜子底下,平时不大光顾的地方都划拉一遍。换下来的衣服、窗帘、被罩、床单,劳烦洗衣机清洗干净。各个年货大集过了腊八就开市大吉,老头老太太拉着空车出门,到集上,或者超市走一圈,回家小车都是装的鼓溜溜的。年轻人就是点手机,快递驿站也进入特忙时节。天天电视台也是忙着播报各种迎春活动,写福字,各种慰问,送温暖等。
我看看家里两个冰箱已经装的满满的,朋友送的黑猪肉,酥锅,猪头肉,还有原来存的鱼,鸡,虾仁,海参,佛跳墙等。实在想不出来还需要什么,就询问我家老兵想吃什么。老兵就提出“胶东大饽饽”。这个济南是买不到正宗的,我也不会网购,就打电话让女儿帮我。
腊月二十七,女婿送来一盒胶东大饽饽,我家老兵看到高兴的如同见到稀罕宝贝,小心的用手抚摸一边又一遍,轻轻的一个个拿起来,戴上老花眼镜仔仔细细的左看右看,舍不得放下。眯缝起眼睛,放在鼻子底下闻了又闻,一脸凝重深思。我看他如痴如醉的样子,忙问:“闻着还是正宗胶东大饽饽那个味吧。”老兵所答非所问:“当年打孟良崮的时候,总指挥粟裕打电话问许世友司令员‘有什么困难吗?’许世友司令员说‘我现在就缺水与大饽饽。’”我好像明白了,这胶东大饽饽,沉淀着老兵的太多太多往事。
老兵经常给我说起他小时候,过年过节走亲戚,放在篮子里带的是这大饽饽;当年抗日战争,胶东老百姓慰问部队,看望伤病员,用的也是这大饽饽;解放战争,支援部队的还有这大饽饽。淮海战役支前、慰问部队的黄桥烧饼被誉为当地的骄傲。这胶东的大饽饽,沂蒙山的煎饼,在解放战争中,随着支前的滚滚车流,被胶东人民送到前线,穿越了近半个中国。它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今天胶东大饽饽又做成了礼盒,随着物流走向各个地方的餐厅,家庭。难怪老兵一遍遍抚摸,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我不敢问,也不忍心让老兵过多的思念过去。是不是老兵在抚摸今天的安逸幸福;看到了当年的老首长,老战友;闻到的是那已经过去的战火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