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已经过去七十五周年,虽然硝烟早就散去,但那些感人的场景却留在当年那些参战老兵脑海里。老父亲说:淮海战役从11月6日开始,到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六天。
淮海战役一开始打碾庄圩。陈士渠带三个纵队打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下来。伤亡非常大,撤下来休整。谭震林,王建安带着九纵上去。经过实地勘查,看到当地河流众多,敌人驻守的地方都被河围绕,明堡暗堡活力交叉,机枪封锁水面,靠猛打猛冲,强攻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反而招致大量伤亡。当地的水位高,用打潍坊挖坑道连续爆破的战法也行不通。调上三个炮群,对着敌人的阵地炮火猛轰,先炸毁敌人的火力点。然后部队有架桥班搭建临时桥,大部队进攻。这里就诞生了《十人桥》的感人事迹。也是著名的:涉水打碾庄。
我跟着谭震林副政委走进碾庄圩地区上圩黄百韬的指挥部,看到黄百韬趴在桌子上,头上太阳穴那里有一个抢眼,已经死了。桌子上放着一幅用毛笔写的“将帅无才,累死三军”八个大字。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走到这一步,不知道他是在何等的绝望下选择了这条路。也许是对刘峙的指挥不满,或许是对蒋家王朝的失望,更可能兼而有之。不知道这幅字现在还有没有了。审问俘虏时一个军长说;黄百韬司令说,你们还年轻,都走吧。出来不久,就听到一声枪响。
打下碾庄,在徐州杜聿明指挥的李弥,邱清泉,孙元良三个兵团就放弃徐州逃跑。卧底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送来的情报,会议决定往东面跑,粟裕综合各种情况分析后说;东面是水网地带,大部队行动很难行进。跑到连云港那里背靠大海,这是兵家大忌,敌人不会选择这个方向。应该往西南方向跑。这样决定了我们部队的追击方向。我记得我们是三十万,敌人也是三十万。我们除了武器弹药,别的东西都放下,后面有人收集。一开始我们警卫部队坐着中吉普,跟着谭震林的小吉普。但路上人员拥挤,我们就弃车跟着谭震林步行。当时路上有宣传队打着竹板给战士们加油。唱着:
追上去,追上去,别让敌人喘气。
追上去,追上去,别让敌人跑掉。
在追击的路上有很多传奇故事。晚上在信号弹的光下,战士们发现旁边有一个骑在马上的人带着大盖帽,咱们的部队都没有大盖帽,战士们判断一定是敌人逃跑掉队的。战士悄悄走到马旁边,伸手一下把那个人拉了下来。只听那个人喊着:瞎了眼,我是你们的副军长。战士直接说: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是谁,你是那家的副军长。这才是:
追击路上行军急,信号弹光露猫腻,
战士俘虏敌军长,成就佳话说传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