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明永乐瓷器鉴定-纽约苏富比拍卖的永乐翠青釉盖罐|瓷器鉴定真知堂

标签:
转载 |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请看一则旧闻:2018年3月20日上午10时,纽约苏富比将推出“明·朝曦”拍卖专场,视线被锁定在了明早期。本场拍卖的标志性拍品为一件“明永乐 翠青釉盖罐”。
藏品估价:150万至200万美元。
这件瓷器后来拍卖成交价是多少,笔者就不知道了。只是看到这件宝贝,非常漂亮,忍不住写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你若喜欢,敬请收藏。
看到这个罐子估价这么高,有朋友要问了,是不是这又是西方人在炒作?这个,我还真不好说,说实话容易被喷,还是算了,不予置评。不过,据苏富比专家考证,此类器物连此例一起也仅有五件。其中带盖的三系盖罐仅两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一件。如此件无三系的盖罐,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无盖的永乐甜白器。
如果苏富比专家考证无误,那么这件无系的永乐翠青釉盖罐当为孤品,举世无双。估价150万美元并不算太高。
当然,收藏物品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行为,翠青釉本为永乐之独创,据笔者所知,好像除了永乐一朝,明代其他时期并无同样类型的器物出现。倒是到了清代雍正时期,又出现了类似产品。这种罐子,器型就像一个柿子,故又被称为柿子罐,没有了三系,反而更像一个清新脱俗的青柿子,极为雅致可爱。
这种罐子传世品罕见,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应该都属于清宫旧藏,而拍卖的这件和纽约波士顿美术馆藏的那件,则应该是民国时期流失到海外的,其来历成谜。
专家说这种罐子应该是围棋罐,笔者以为倒不一定。离永乐很近的宣德一朝,生产了不少蛐蛐罐,但并没有见过围棋罐。宣德皇帝是明代历史上罕见的文艺水平极高之帝,喜欢斗蛐蛐,所以生产了不少蛐蛐罐,但和乃祖朱棣一样,骨子里还是武夫,所以没有围棋罐也很正常。
那么,为何这个罐不一定是围棋罐呢?我们读一读明史就知道。朱棣一生,基本上都是戎马生涯,到处征战,待在皇宫的时间,可谓明代皇帝中最少的。最后还死在了征讨蒙元的路途中。很难想象这么一个鞍马皇帝会有闲情逸致来下围棋。
再者,真有围棋罐,当为金属制品,否则以朱棣到处征战的行为而言,携带这么轻薄的围棋罐,是很容易破损的。瓷器破了事不大,兆头不好影响行军打仗事就大了。
那么,这种小罐子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笔者认为,可以联想一下成化斗彩天字罐的作用。天子罐大小厚薄都和此器极为类似,有研究者认为是装酒的酒器,笔者不敢苟同。这类小罐子的作用,绝不会是围棋罐(围棋罐需要厚重一点,不易破损才行),说它是酒器则有点脑洞大开。联想到明代开始饮用散茶,笔者估计此罐为茶叶罐的可能性较大。
明永乐 翠青釉三系罐波士顿美术馆藏
其实这种翠青釉,倒并不是什么发明。熟悉宋瓷的朋友一看就了,这不就是宋瓷里的青白瓷吗?确实,这种隐隐绰绰的青釉,就是在甜白釉的基础上稍微多加一点氧化铁形成的。和传统青釉的铁含量相比很低,但比白瓷的氧化铁含量则略高。永乐时期甜白瓷,是在元代卵白釉基础上精进得来的,堪称历史上最好的白釉,所以,这种翠青釉在甜白釉的基础上创新,虽然并不算创造性思维,却能让景德镇烧了几百年的青白瓷脱胎换骨,炯然不同。
明永乐 翠青釉三系盖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甜白釉,滋润如玉。由于没有对釉下青花表现能力的需求,所以甜白瓷可以一心一意追求玉质感,堪称有史以来最像玉器的瓷器。看到这里,有朋友要不以为然了。宋官窑和汝窑才能称为玉质感最强的瓷器吧?
当然,作为专业模仿玉器的瓷窑,南宋官窑玉质感极强。但是,据现存的南宋官窑瓷器来看,仅有少数能模仿出青白玉的精品。一般官窑器多为灰青釉,类似于和田玉里的青玉。老虎洞窑址里出土的黄釉器,则类似于和田玉里的黄玉,但都属于玉器里等级不高者。真正的白色青釉器,主要在哥窑里。但哥窑属于失透的乳浊釉,白则白矣,玉质感却比官窑逊色多了。
所以,应当说永乐甜白瓷是古代模仿白玉水平最高的瓷器品种。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品种翠青釉,相比乳白色的甜白瓷,美感极强。虽说历史上也有类似的青白瓷,但青白瓷的弊病在于属于民窑,几乎没有胎,釉,纹,色俱精之品。最著名的湖田窑的特征,就是底足有一圈红褐色的垫烧痕,虽说是鉴别要点,却也是湖田窑最为人所诟病之特点。所以,景德镇宋瓷一般市场价位都不高,是有其深度原因的。
而永乐时期这种翠青釉,可谓胎釉俱精,澄泥为体,精釉为衣,继往开来之大作,虽然看似简单,却宛如川菜中的名品-开水白菜一般,堪称我华瓷器色釉瓷的巅峰之作。
明永乐 翠青釉三系盖罐 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永宣时期,颜色釉中很多名品,后世都无法仿效。比如宝石红,宝石蓝,比如此翠青釉。这或许和当时明朝国力雄浑,拓繁华于海外,展世界以雄姿有关系。正统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对外转为守势,再也无力扬威耀武,则景德镇瓷器走下坡路,亦理所当然。所以,此类永宣瓷器极为珍贵,若有缘得之,当以为宝藏,是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