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整理宋徽宗《御鹰图》是个漫长的过程,原因很多,《御鹰图》在历史上太过有名,以至有“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之说。几百年间各朝代都会有相同题材作品传世,相当多题有宣和御笔,天下一人的御鹰图见诸于出版物、拍卖会……
宋徽宗赵佶的《御鹰图》传世的有两幅,一幅为架上白鹰,画上有蔡京长跋,现已流失海外,在私人藏家手中;另一幅为系于太湖石上的白鹰,画上有柯九思长跋,由于至今没有任何出版物刊印过,是毁是存已不知去向。近现代画家于非闇在解放前临摹过两幅《御鹰图》原作,因此对《御鹰图》最为了解,也由此揭开了《御鹰图》的真实面目。
下面是《御鹰图》之架上白鹰原作,虽是黑白影像,也弥足珍贵,它出自1986年谢稚柳先生编撰的珂罗版《唐五代宋元名画》。谢稚柳先生这样评价宋徽宗的这幅《御鹰图》:
《御鹰图》论它的艺术描绘,双勾谨细,毛羽洒然,形体生动而自然。鹰眼的神姿,尤为英发,显示着一种威猛之气。而艺术的格调,却是清新文雅,绝去了粗犷率野的情味。尽管双勾是历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新颖的画风,是形神兼备的高妙写生,与崔白显示了一定的距离了。此图纪年为政和甲午(1114年),为政和四年,是时赵佶之年为三十三岁,是中期之笔了。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可见无论是画功还是艺术风格,这幅《御鹰图》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点,但后世真正继承这种传统的几乎是凤毛菱角。这幅《御鹰图》的另一亮点是上面蔡京的长跋,书法位列宋四家的蔡京,不仅书法精湛,溜须拍马也堪称是古今典范,下面是《御鹰图》上蔡京长跋的全文:
萬物賦形。稟氣于八方。隨方受色。其形不同。其色亦異。莫能易也。故鵬鷃不能移其色於鴻鵠。鸞鳳不能變其文於鳧雁。鳥黑鷺白。雞丹雀黃。皆自然之理。鷹。西方之禽。其性鷙。其色蒼。未聞有色白者。皇帝陛下德動天地。仁及飛走。齊陰陽之化。同南北之氣。無彼疆此界之隔。羽毛動植。易形變色。以應盛德之感。為國嘉瑞。臣昨得至後菀。見大鷹立架上。其色純素。心甚異之。伏蒙宣示鷹圖。恍然若身再到。雄姿勁翮。高鬐短頸。望之若浮雲輕鷗。真所謂應斩琳摺7翘赜鹞镄椤I窆P之妙。無以復加。
政和四年十月五日。太師魯國公臣蔡京謹題
近现代的画家马晋、于非闇都曾临摹过这幅《御鹰图》,其中以于非闇临摹得更好一些,下面是两人的摹品。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于非闇的摹品里有他写的长跋,全文如下:
赵佶所画粉鹰见于著录,并见于平话小说,久为人民所喜,但真迹传世绝少。就我所见止有两帧:一系于太湖石上,有柯九思长跋;一即此帧。惜皆流出域外。按鹰谱,此鹰丹睛铁喙,黄指白爪,重百又八两,力攫狼鹿。平话谓:金人进粉鹰,饰以白犀脚绊,香牛环带,黄金转环,赭黄绒绳,紫檀木架,二人肩行,均于图合。又所画挽架活结,一抖即开,其法至今流传,尤足珍视。此幅见于一九二四年,勾得粉本,摄影存之。十年前并蔡京跋临一帧,为人索去,今复参以马湛如先生摹本重临。蔡跋已刻入筠清馆帖,不再摹抚。惟竭我目力,画御书之宝,九叠文于上,以存其真。至于顿还旧观,则吾岂敢!
一九五四年元月雪窗并记,非闇时年六十又六。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于非闇先生描写得非常细腻,除紫檀木架出现在宋朝过早(紫檀的使用自明朝始),其它的描述也算合情合理。由此想到《御鹰图》中白鹰的“身份”,从白鹰的羽冠和跗跖被毛来看,鹰雕的可能很大,有史料记载,宋朝时自高丽进白雕一架。如果出处是高丽,则鹰雕的东北亚种可能性就更大,另有炎黄艺术馆《粉鹰图》为证。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幅《粉鹰图》与宋徽宗《御鹰图》比较,虽不及《御鹰图》精彩,但也同样是高手作品,比对两幅画里的鹰具,不难发现,样式和捆绑手法一模一样,由此推断应该是用一只鹰,《粉鹰图》中白鹰的姿态完全是写生而来,鹰站杠放松时,一只脚抬起藏入羽毛中,羽毛毰毸地状态如果不是非常熟悉鹰的人是很难编造的,所以宋徽宗的《御鹰图》画出了鹰的勃勃生气,《粉鹰图》则抓住了鹰慵散的生活气息。
另一幅《御鹰图》没有原作的任何线索,目前只能从于非闇临摹作品上窥见原作的风采。关于两幅《御鹰图》还是从这张摹品的题字上获得
道君粉鹰予所见凡二本,一作于政和甲午,有蔡元长题字;一即此本。二者之索皆精妙,收放自如,想见秋高行猎之美。玉山砚斋雪窗临此并记,非闇于照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2年的保利春拍古代书画专场里出现了下面这幅《御鹰图》,最终以345000元人民币成交,就成交金额看不是太高,由此推断这幅《御鹰图》的年代不会很久,明清的可能性大。这幅《御鹰图》画得比较精彩,更重要的是它与于非闇的摹品非常接近,白鹰和鹰具,包括太湖石都十分相似,两幅画都如同出自同一临,这个临本就应该是宋徽宗的另一幅《御鹰图》原作。随着高仿作品的出现,相信原作与世人见面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一睹原作的风采才能真正揭开宋徽宗《御鹰图》的历史原貌。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 [转载]宋徽宗的《御鹰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