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真假青花 有图有真相】找到了 具体的比对辨识确据(声明非本人原创)

标签:
转载 |
(1)近代仿品元青花梅瓶
H.33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仿品凝聚斑泰半具此特征,对于元青花鉴识,这是关键性的确据,值得牢记脑海.
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其中的铁是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
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过千度以上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
由于苏麻离青钴矿已经停采,无取得法,仿造者只能在现代青料中添加铁料合成.
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因此其溶解状态多呈现出铁的这般物理性质,这与苏料共生矿溶解的铁锈斑上局部显露的二次氧化析晶锡光.有明显的差别.
(2)元代马上杯残件 残高:7.8cm.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对于元青花鉴识,这是关键性的确据,值得牢记脑海.
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其中的铁是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
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过千度以上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
局部闪烁银白色锡光,釉层剥落凹陷.这是氧化铁在冷却时受到二次氧化的析晶状态.
根据科检,析晶区的氧化铁含量比非析晶区高出八倍以上.
500倍微观图---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局部闪烁银白色锡光,釉层剥落凹陷 ...
后6张系500倍微观图--对于元青花鉴识,这是关键性的确据,值得牢记脑海.
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其中的铁是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
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过千度以上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
局部闪烁银白色锡光,釉层剥落凹陷.这是氧化铁在冷却时受到二次氧化的析晶状态.
根据科检,析晶区的氧化铁含量比非析晶区高出八倍以上.
底部--胎胚
第1层--青花图饰
第2层--凝聚斑,多呈黑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色阶过度.
第3层--铁褐色的铁锈斑,有色阶,参杂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
第4层--釉层,但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部位则无釉料覆盖,故呈凹陷状.
特别注意:
1.上述凝聚斑的肌理层次,不会跳跃呈现.没有第1层青花图饰,就不会有第2层凝聚斑,更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没有第2层凝聚斑,就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有些凝聚斑由于氧化铁含量较为稀薄,只呈现到第2层黑褐色,或只到第3层的铁褐色铁锈斑,而不见锡白色铁锈析晶.
2.现代仿造品多呈跳跃式呈现,没有第2层凝聚斑,却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甚或出现整片的锡白色铁锈析晶冒出釉面.
(4)元青花马上杯(足部系后补) 高:10.8cm. 径:11.8cm.
后2张系500倍微观图
(5)仿元青花破片 13cm. X
10.8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
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其中的铁是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
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过千度以上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
由于苏麻离青钴矿已经停采,无取得法,仿造者只能在现代青料中添加铁料合成.
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因此其溶解状态多呈现出铁的这般物理性质,这与苏料共生矿溶解的铁锈斑上局部显露的二次氧化析晶锡光.有明显的差别.
(6)仿明永樂青花雞心碗 高:8.7cm.徑:12.5cm.
后5张系500倍微观图
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中国本土钴料则是含有高锰低铁的共生矿.
锰的着色力较弱,国产钴料在凝聚斑中的颜色及结构现相也有异于苏料,形状与颜色很像树叶干枯腐烂的样子.但是亿万年共生矿经过千度以上高温烧烤,所呈现的自然溶解,则与苏料铁锈斑一致,都是存在釉反应层中.仔细观察这种共生矿熔解样子,跟冰淇淋溶化现象颇为类似.
下面这件就是使用国产钴料烧制.
(7)明末万历青花印泥盒 8.5cm.X 8.5cm.X 5cm. 后5张系500倍微观图
(8)清初康熙青花莲花童子纹破片
残高:6.3cm
苏料是高铁低锰与钴的共生矿,具有凝聚斑和铁锈斑.因为氧化铁有一定的助溶作用,在相同温度下,铁锈斑处压力较釉面处低些,有利于气泡溢出.故铁锈斑处很少看到气泡.
国产料是高锰低铁与钴的共生矿,其凝聚斑氧化铁稀薄,几无铁锈斑存在,其凝聚斑上有气泡存在,是正常现象.
请比较下列两图
元青花的鉴定并非难事.
那为什幺歧见纷扰不止呢?愚见以为关键在于专家学者文字描述固然正确精准,可惜大都充满主观或抽象之用语,且缺乏充足的图像举例左证,以致大家在实践实物鉴定时,有如瞎子摸象,各说各话.
苏麻离青是鉴识元青花的关键钥匙,所以有”苏麻离青是元青花的身份证”之说.
元青花真品大器所显现的客观,具体,易辨的现象,可以说皆由苏料这种特殊的高铁低锰共生矿所形成的.现代化学青料已经可以利用化学配方及绘画技巧仿造出凝聚斑,铁锈斑,凹陷等等特征.
虽然这些特征与真品苏料亿万年共生矿高温溶解特征仍有距离,但是并不是人人看得出差异.
记得张浦生教授说过一句口诀:
"元青花看青又看花,
青看黑." 此话好象在打禅机.
我经过十几年摸索,参透领悟至深,其实许多专家也曾提出相同看法,但总是一笔带过,着墨不深
原来,苏料的显色在釉下青料凝聚处呈黑色或褐黑色,晕散处伴随着浅黑或浅褐黑渐层色阶;而且在笔触较深或重迭处,隐约呈现出蓝中带黑的现象,整体画面除了呈现蓝色浓淡深浅颜色之外,还自然地参杂着黑色和浅黑或浅褐黑色,绝对不是只有浓淡深浅而单调的蓝色,其形成原因,确有科学根据,主要原因是苏料共生矿中氧化铁与钴高温燃烧后的理化作用所致.
我曾经利用强光和计算机修图软件比对百件以上真假实物和博物馆一手印刷品的元青花及早明青花器图片.发现凡是苏麻离青料绘制者都有这一共同特征,可谓一”黑”天下白,请大家记住这个"黑"字.
元明清老器国产青料发色也带“黑”这一特征.至于现代仿品,
类皆现代化学提炼的青料所绘制,并非使用共生矿或苏料绘制,青花呈色只有浓淡深浅而单调的蓝色,深浓处乍看之下好象黑色,用强光一照,其实是深蓝色,有些仿品利用化工调色制造篮中带黑的颜色,或故意涂抹铁粉,虽然呈现黑斑,但极其不自然,且凝聚斑及铁锈斑区域无过渡色阶,容易辨识.可以多比对以上真假元青花之凝聚斑及铁锈斑,自然明白.本帖会陆续密集补贴图片供大家参考,敬请期待.
当然,在鉴定时还是要参考制作工艺,器型,胎,釉,画工等等整体因素,以求完备.
(9)明末霁蓝釉高足杯 残 H.7.2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
(10)明末崇祯青花兔纹碗残片 H.5.6cm.
后4张系500倍微观图
(11)现代仿明成化黄地青花果盘径.28.cm.
后4张系500倍微观图
(12)现代仿明永乐青花缠枝纹玉壶春瓶 H.32.5cm.
后4张系500倍微观图
特别再把重点整理,重温如下:
老青花凝聚斑的肌理,受到苏麻离青或国产青料共生矿成分结构高温燃烧化学反应及物理性质的制约,基本上,呈现出如下老青花凝聚斑的肌理--剖面图所示之排列:
底部--胎胚
第1层--青花图饰
第2层--凝聚斑,多呈黑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色阶过度.
第3层--铁褐色的铁锈斑,有色阶,参杂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
第4层--釉层,但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部位则无釉料覆盖,故呈凹陷状.
特别注意:
1.上述凝聚斑的肌理层次,不会跳跃呈现.没有第1层青花图饰,就不会有第2层凝聚斑,更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没有第2层凝聚斑,就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有些凝聚斑由于氧化铁含量较为稀薄,只呈现到第2层黑褐色,或只到第3层的铁褐色铁锈斑,而不见锡白色铁锈析晶.
2.现代仿造品多呈跳跃式呈现,没有第2层凝聚斑,却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甚或出现整片的锡白色铁锈析晶冒出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