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2014-10-06 01:10:45)
标签:

转载

学习。

 

年轻资深的大藏家——周顺清[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在江苏省收藏界的圈子里,周顺清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虽说他只有40岁出头,但收藏经历已将近30年。说起他藏品更是精品多多,让人大开眼界。就拿他的瓷器收藏来说,从高古瓷到唐、宋、元、明、清瓷器无所不有,其中有许多珍品。

儿时的熏陶是周先生走入收藏殿堂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先生的姥爷是当地名门大户,更是喜爱玩古董。周先生六岁时姥爷就开始培养他对收藏的兴趣。在姥爷房间摆着各种古董和彩色的大瓷瓶,姥爷经常擦拭它们,这让幼小的他很是好奇,也更渴望去了解它们。姥爷一有空就给他讲有关这些古董的故事,它们每一件都有不平凡的经历。这使周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古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他从此走上了收藏之路。

周先生家住江苏省宜兴市,那里是紫砂壶的产地,素有“陶都”之称。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迷上了紫砂壶,他从家里和亲友那里弄到几把紫砂壶,时常把玩非常珍爱。这是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藏品,后来他的宝贝渐渐多起来,品种也更加丰富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中有些藏品的身价也早已过了百倍,更有几件成了当今的孤品。正是这些宝贝使他获得了收藏的乐趣,更有一种成就感,这正是他走上收藏之路的开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收藏家。

周先生的爱好广泛,在收藏上也是兼收并蓄。他的藏品中有:瓷器、玉器、书画、紫砂壶、青铜器、古钱币等,在各个方面都积攒了丰富的知识。而最喜爱的应该属瓷器,他在瓷器上下的功夫最大,研究的最深。在近三十年的瓷器收藏中,他结识了许多资深的收藏家和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其中有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也有国内博物馆的专家学者。耿宝昌老师就曾率团两次到家中做客,由于周先生的年纪轻,又谦虚好学,很多大藏家都把他当成小老弟,不惜赐教,有的还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忘年交。这些专家、藏家经常出入周先生的家中,成为他的座上宾。有的把毕生的鉴定经验和心得写成记事本留给他。由于周先生藏品丰富,有些人慕名前来一饱眼福。四川的一位藏友已年过八旬,不远千里来家中看他的藏品。朋友们来家相互切磋,周先生总是热情款待,藏友们也毫不拘束,有时为一件藏品的年代竟能争的面红耳赤,学术气氛十分浓厚。这样的探讨研究使得周先生的眼界大开,也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得他的阅历过人,对各个朝代的瓷器特征和年代判断把握的比较准确。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收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先生的收藏讲究少而精,宁缺毋滥。他最得意的几件藏品还算祖上传下来的那几件。周先生的一件元代青花人物纹大罐(赵云救阿斗)曾被一家上海的拍卖公司看中,并为他联系了一个德国买家,这个德国人竟准备出价两亿人民币购买,周先生为不使国宝流失海外,断然拒绝了这笔交易。周先生的藏品中还有一件明代宫廷御用的大海碗。碗上绘有三条青花龙纹,纹饰艳丽生动威猛,内外施加黄釉霸气十足,被一个大公司老总看中,愿出三千万元购买。周先生还有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古玉,被专家组鉴定为一级国宝,价值数亿元。总之周先生的藏品非精不藏。他为了能收藏到有价值的藏品,走遍了祖国的大部分省市,也花去了自己大半的积蓄。周先生在收藏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专家不敢认的藏品他敢认、他敢买。比如有一次他见到一件北宋包金天蓝釉汝窑瓷器,别人都不看好,而他却认定是一件国宝级的珍品,不惜重金将它买下,后来在网上查到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曾以5800万元拍过一件同样的瓷器,这充分证实了周先生的眼力。

周先生的藏品越来越丰富,其名气也越来越大。藏友们有的不远千里向他请教,请他鉴定。周先生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收费。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收藏知识,他在自己的QQ空间里转载和介绍有关收藏知识的好文章,并帮助大家鉴定。每天都有几十人发图到他邮箱,让他帮助鉴定。而他即使再忙每天都要上网为藏友鉴定,以免上伪专家的当。周先生一直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办一家私人博物馆,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品公之于众,将国宝展现给人民.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我和蔡国声老师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我和李宗扬老师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我和黄秀纯老师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我和李昌鸿紫砂大师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叶佩兰和余会菊老师
[转载]年轻的古玩鉴赏家--周顺清

周老师QQ:1294587904

 免费鉴定:13771326633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