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代孟氏名人
(2017-05-24 06:00:52)
标签:
转载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泱泱大国,而几千年来文明火种的传播,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家族血脉的延续而承载着。家是国的根本,国是家的延伸,只有家族繁衍的生生不息,才有国家命脉的延宕流长。正像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在汉语言文字里,一直是炎黄子孙心目中一个最庄严而神圣的词汇。我们亚圣孟氏这个大家族就是这千千万万个家族之一。她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叙家常,数家珍,我因姓孟而自豪。
一、具有引为自豪的渊源历史文化
1、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有谱为证,我孟氏起源于公元前30世纪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那是在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部落,他们彼此间经长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斗争,有些逐渐融合了,有些发展起来。居住在东方的人统称为夷族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居住在北方的人、西方的人统称为狄族、戎族。炎帝居住在中部地区。黄帝原先居住在西方涿鹿地方,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后来打败九黎族和炎帝族,逐渐在中部地区确定了领导地位,从而中华民族的雏形由此产生。黄帝,姬姓,号轩辕氏
二、具有引为自豪的亚圣孟子
1、继承捍卫,完善儒学。李中庆先生在《中国十大圣人》一书中是这样评价孟子的,他说:两千三百八十多年前,当儒家圣师孔子的音容笑貌已变成竹简《论语》上的文字时,儒家的道义尚未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也未达到独尊一时的地步而为人奉为圭臬,它需要时代再贡献出一个有着睿智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善正的心地的人来完善。终于在战国中期,伴随着各路诸侯兼并战争的烽火,他来到了群雄割据的齐鲁大地,他就是儒家大师---亚圣孟子。李中庆先生这段话意味深长,至少蕴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它蕴含了孟子是对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说的继承者、捍卫者和创造性地发展者;第二,是对儒学达到独尊、被人们奉为圭臬的促进者。没有孟子,儒学上升到治国安邦的国学的地位,还不知要往后推迟多少年。
3、孟子大德,人皆称颂。
明代洪武五年(1372),围绕孟子配享孔子曾出现的那场风波,在大臣们强烈反对下,特别是刑部尚书钱唐冒死抗疏入谏: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不得不改言,从此,配享如故。
孟子作为圣人,传播于海内外。提起孟子,无不肃然起敬,譬如俄国人,一次与中国人洽谈生意时,发现有位姓孟的,便兴奋得竖起大拇指哈啦少!韩国的孟子研究会,06年,韩国孟子研究会会长赵峻和先生还特地赶来,为孟子林出资20万人民币修建孟子林牌坊,表达了他对孟子的尊崇。
三、具有引为自豪的孟母
2、孟母文化,懿范千秋。孟母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之中。已07、08年先后两次由政协委员(李汉秋、言恭达、凌孜)人大代表(汪纪戎)分别在两会期间提出在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日设立为《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我们盼望这一节日早一年实现,我们相信这一愿望一定能够实现。有谱为证,孔、孟、颜、曾四氏老家谱均不载配某氏,唯孟母则独冠。四、具有引为自豪的故里孟庙、孟府和孟林1、孟子功绩,林庙生辉。由于孟子的千秋功绩,屡得历代仁人志士的尊崇,由文人的推崇,终于受到了封建朝廷的封赐,从宋代追封邹国公开始,到元代加封亚圣邹国公明代开始直封亚圣至今。从没有祭祀,到宋代开始有祭祀。因而孟庙由此而建立。随之孟府建立、孟林得到维护。 2、祭田屡赐,祭祀有加。孟庙的修建是国人对孟子的尊崇,孟子家谱载:赐孟庙祭田:元泰定五年(1328年)钦赐祭田三十顷(一顷等于一百亩)(坐落于野店);明景泰二年(1451年),钦赐祭田六顷(坐落藤县);景泰五年(1454年)又赐祭田三十顷(野店),同时拨佃户十户耕种祭田。清咸丰三年,钦定大清会典,赐亚圣裔祭田五十一顷一十五亩,佃户三十二户。在清道光二十一辛丑年(1841年),钦设孟庙礼生(司礼者)六十四名,佾生三十二名(古代乐舞生)。清咸丰三年,钦定大清会典,除上述赐祭田外,还拨庙户二十五户供洒扫事。历代封建朝廷,对孟子祭祀非常重视,清朝时达到鼎盛:例如:康熙皇帝为孟庙亲笔御碑;雍正皇帝亲赐御匾;乾隆皇帝不但亲立御碑、亲赐御匾,还躬亲孟庙祭祀,行叩拜大礼。建国后,孟庙亚圣大殿正中的孟子塑像,是周恩来总理指示下重新塑造的。就是这尊塑像,在文革初期,还留下一段神话般地传奇故事。
3、林庙所在,族人凝聚。宗祠祖庙代表了列祖列宗之所在,对于孟氏后裔产生极大的族人凝聚
力。由于子孙的血缘关系,形成族亲的认同意识,因而也就可产生共同的根之所出的归属感。也是族人们的精神圣地。以上所述,均归于孟子对社会、对家族的巨大贡献。设想,假如没有孟子,能有国家级保护的文物单位孟庙孟府和孟林吗?
3、孟子后裔,恩遇优待蠲免徭、差、丁、赋、税: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下层社会的劳苦大众,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过的是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摊徭役、苦当差、抓壮丁、苛捐杂税压肩头、胡子抢夺、旱涝之灾等等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生活。由于有孟子对社会的贡献,孟子后裔受到极大的恩遇。
孟氏家谱以及《三迁志》中的记载,足以证明,我孟氏后裔得到的各种恩遇。不完全统计,从唐朝到清朝计有十七次之多。
譬如:
唐太宗贞观元年,诏免孟氏赋役;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诏免孟氏差役;
宋仁宗景祐四年,诏免孟氏徭役;
金章宗明昌五年,诏邹国公后概免赋役;
元太宗九年,诏孟氏丝绵税石军役差拨并免除;
元成宗大德二年,诏孟氏地亩大小差徭免除;
明太祖洪武元年,诏免孟氏差徭如旧;
明英宗正统七年,诏孟氏悉免差徭;明世宗嘉靖五年,诏准孟氏散宗照孔氏例概免;
清世祖顺治元年,奉旨圣门典例,具应相沿期于优渥,差徭具行蠲免;
顺治四年,特恩:凡亚圣后裔散居外省各州县者人无丁役,地无差徭,又诏孟氏暨林户、庙户大小差徭概行蠲免;
圣祖任皇帝康熙二十三年,朝廷责成户部行文各州县加意优恤户口地亩,大小差徭豁出。
四十年,诏,肆派孟族徭役者,准详报究处该州县,严叅(shen)书役,言行究治;
四十八年,诏军民等,有以孟族子女为仆妾者,罪加重究;
乾隆二十年,又蒙督抚官通饰州县地方所有差徭豁行遵例免除;
宣宗成皇帝道光六年,诏宗子董修大族远近谱牒,一切差徭概行蠲免;
十九年,诏凡亚圣后裔迁居外省各州县者,一切杂项差徭一并蠲免;
文宗宪皇帝咸丰二年,诏免孟氏赋役暨杂项差徭;
穆宗毅皇帝同治元年,诏免孟氏差徭照例蠲免。上述大量的事实说明,广大的孟氏后裔都享受着孟子先祖的祖荫庇护,孟子如此关爱他的后代,对他的家族做出了功垂万代的贡献,让我们再向始祖孟子深鞠一躬。
六、具有引为自豪的《孟子世家大谱》
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论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寄庇于祖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愿望。房屋院墙年久坍塌了,可以烧砖瓦重新翻修,如果家族世系中断,则不能随便填写先祖名讳,导致殁者无其名、迁者失其考、存者无其序。最终成为断源之水,断本之木。
1、孟始修谱,起源六朝
六朝时期(589年),随着谱学的繁盛,孟氏族谱也得到了编修,但由于战乱频仍,族谱屡遭破坏。传至孟子四十四代孙孟公济时,正当北宋景德初年,契丹(大辽国)大举进犯中原,山东地区动荡不安,孟公济就带妻携子避藏于东山一代,临走时将族谱藏到了房屋的墙壁之中,当时没有任何人知晓。从孟子到孟公济这漫长的岁月里,孟子并未得到专门祭祀,孟氏族谱也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后来,孟子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被推荐于朝廷,得到了官职,专门主祭孟子。宋代元丰六年(1083年)孟宁重修故宅,在墙壁里得到了他父亲所藏的族谱,但由于时间太久,虫咬鼠肯,族谱已破损不堪。孟宁就博览群书,参照自己的见解,把家谱重新加以编排,撰成一部完整的族谱。以后族谱世代相传,流传于世。孟宁功不可没,因而,他被孟氏族人尊为中兴祖。孟氏族谱经过历次续修,体例逐渐完善,内容更加丰富,记载了2000多年间孟子后裔繁衍发展情况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很有研究价值。
2、孟氏字辈,内涵深刻字辈,表面上看,只是一种单纯的标记符号。深入分析,则会发现这种符号背后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点,有了字辈,才可以在家族血脉坐标图上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位置,从而判断出与他人的长幼尊卑关系,外国人把中国人的这种名字称为顺序名;
第二点,字辈大多形成一种独特的诗体,首先让族人铭记在心,然后将诗拆散,一字一字地有序地镶嵌在一代又一代的族人成员姓名之中,使其世代不忘;
第三点,字辈谱内容丰富,它寄予孟氏后裔极大厚望;
第四点,孟氏字辈与孔氏字辈完全一样,反映出孟子传承孔子的儒家学派的师承关系。
以上这些族规族训,有的内容有些过时,但大部分规定仍有现代意义,作为孟氏后裔应认真遵守,自觉践行。
七、具有引为自豪的历代孟氏名人在孟氏家族史上,代有名人,可谓是星光灿烂。归纳起来,可以说成:帝王者雄才大略、仕宦者正直贤良、崇文者学富五车、宣武者勇杀疆场、百业者儒风盛德、儿女者孝行爹娘。这里仅介绍几位。
帝王者:孟子四十代孙孟知祥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孟知祥(874~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祖父孟察,父孟道。皇后者:孟子四十四代孙女,被选为宋哲宗皇后: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
孟皇后(1077~1135),洺州人,祖父孟元,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侯、赠太尉。父孟在,荣州刺史。孟皇后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被选入宫,册立为皇后。后来刘婕妤有宠,诬告孟皇后,于绍圣三年(1096)孟皇后被废,第二年金兵攻克汴梁,掳徽、钦二帝及六宫有位号者北迁。孟氏独以废去名号,又出居宫外,因而获免被掳。金兵退后,迎康王赵构即皇帝位,尊孟氏为元圣太后,后改隆圣太后。太后垂帘听政。对高宗的支持,对南渡后的政治稳定起了很大作用,病故,年五十九岁。皇帝穿重服,丧祭用母后临朝礼。上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后改谥号为昭慈圣献皇太后。推恩外家受封爵的50人。
崇文者:孟宗献,字友之,号虚静。生卒年未详,开封人。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癸未科状元。少年时,聪颖又自傲异于常人,初试时名落孙山。自此以后,孟宗献谦虚好学,学业猛进。再次赴考得乡试第一。当年又连赴府试、省试、廷试,皆得第一,名声播于朝野,被时人称为孟四元。自历史有科举以来,连中三元者在全国也不足二十人,而孟宗献一年连中四元,堪称天下唯一、绝无他人。中状元以后,孟宗献被金世宗破格任命为翰林供奉。不久,又任职单州知州。孟宗献孝顺父母,当母病重,在家服伺母亲,母病逝后,因哀伤过度,孟宗献也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孟宗献为文典雅,性情恬淡,著有诗集《金丹赋》传于世。
巨商者:孟雒川(1851~1939年),名继笙,章丘县旧军镇人。1869年开始承父业经商。他所创办经营的瑞蚨祥、泉祥等祥字商号,遍布京、沪、津、济、青、烟等大中城市。到了1934年时,各地设有分号24家,为当时全国知名的民族商业资本家,京津及济南等城市报纸皆以金融巨头称之,当时全国曾经传一句民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二位财神爷,抵不上一个孟雒川。他以圣贤后裔自矜,讲究忠恕,讲究推己及人,将儒家的哲理用于经商和治家。他用《大学》里面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几句话作为经营方针,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饮誉中外,从而发展了他们的商业。1905年参与组建济南商务总会。1908年任济南商务总会协理。1939年9月7日病逝于天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他所创办的瑞蚨祥绸缎庄做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孟氏当代精英倍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实难统全。譬如:我们有国务大员孟建柱;封疆大吏山西省长孟学农;云南省政协主席孟继尧等等。至于省属厅局级精英星罗棋布。不再一一列举。上海孟建梁编写的《孟氏名人录》第一集中初步收录就达近400人。各位宗亲,孟氏的嗑唠不尽,引以为自豪的事例举不完。好在各地都有联谊会,我认为,一个孟氏联谊会,就是一个文化传承堡垒;一个孟氏族人,就是一面传承的旗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做出一番光宗耀祖的事业,让孟氏因我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