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吴卫东教授深度解读杭城教师共话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吴卫东教授深度解读
杭城教师共话幸福
“教师的幸福,不应只是来自于外界的赋予和回馈,而更应得益于内心的丰盈。”7月12日晚8点整,“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邀请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围绕教师的幸福感在钉钉群里展开了当晚的线上公益讲座。
吴卫东,博士、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导,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备案德国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杭州)主任,“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浙江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负责人。担任全国教育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首席导师。
深度解读 漫谈幸福
“我们究竟要过怎样的人生?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吴教授围绕着“幸福感”,从三个方面展开:什么是幸福感,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提升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感?吴教授从词源的角度来解读何为“幸、福”。“幸”,吉而免凶也;“福”,富贵寿齐备。后以曾国藩的“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深度地解读了“富”与“贵”。幸福感,便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自觉的情绪,吴教授又借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五大人格等理论,清晰阐释了“情绪”与“情感”……
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它与幸福的设定点、境况和沉浸式的目的性活动有关。幸福设定点占50%,有幸福感的人是外向的、情绪稳定的、责任心强的、宜人的、乐观的、内控的。有美德的人在有道社会中更容易获得幸福。境况的影响占10%,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比如地理位置(风景优美、生活便利)、物理环境(天气宜人、住房质量)、文化(富裕、稳定、民主)、宗教灵修(自愿信教,信仰体系、归属需要、健康生活方式、宗教活动诱导积极情绪)等;目的性活动的影响占40%,沉浸的目的性活动是指在内在动机驱使下从事具有挑战性和可控性的需要大量技能的活动(体育比赛、艺术活动、教学活动等)时,体验到的一种忘我状态。当目的性活动难度与个人技能相匹配,人们在全神贯注和忘我的状态下,则容易体验到幸福的感觉。
如何提升幸福感?该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吴教授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环境方面:居住的地方要有宜人的气候,风景优美,有悦耳的音乐和养眼的艺术品;健康方面:应戒掉有损健康的习惯,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关系方面:找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结婚,与伴侣沟通并原谅过错,与大家保持联系,结交好朋友;与熟人合作;休闲方面:与朋友一起参加群体性休闲活动。工作方面:立志为目标而奋斗;运用自身令人愉快的技能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获得成功和认可。
金句频频 解码幸福
整场讲座,吴教授和老师们聊幸福、谈感受、品人生,金句频频,辑录部分和大家分享:
人最重要的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最有意义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的目的在止于至善,人是在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帮助到别人。
我希望我的教师群体从“学科人”转向“教育人”,我们不是教“学科”的,而是“培养人”的,我们要培养人的社会情感。
一切的教育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有工作比没工作幸福。
来挑老师,如果只有一个品质来挑,我会看教师的思维方式,她是用成长性思维来看别人,还是用固定性思维来看人。
当你拿放大镜看到别人的一瞬间,这个优点就会倒流给你。
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情绪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往而习得。
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当你心不正的时候,会影响你五官的感知。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的智商就是0。
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三个半小时”
规则:半小时锻炼,半小时的阅读经典,半小时写作。
回望初心 共话幸福
听完吴教授的讲座,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采访了几位听讲的老师:
杭州市艮山中学
朱林春:“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这样的境界,吴卫东教授让我们享受到:2020这一特殊年份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日夜晚,别样而无比幸福的精神盛宴。吴卫东先生,我以为,这是对吴教授最贴切的称谓。因为,“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先生”一词引申为对人的一种尊称,它是对学者、智者、仁者的尊称,不仅是男性的专属,同样也是对卓越女性至高无上的尊称。这个称谓,吴卫东当之无愧。先生的讲座,如沐春风,似洒雨露,“润物细无声”比拟恰如其分。谈古论今,达己及人,娓娓道来中,那对幸福的解读,入木三分。渊源的剖析,人性的洞见,智慧的开悟,其技术层面的练达,学理层面的深究,社会层面的务实,辩证而直观,深邃却通透。这样的功力,是先生用大写的“人”字来诠释幸福的含义,那充满磁性的声音,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们很幸福地拥有了这样一个丰盈而空灵的夏夜。那样的叮咛,久久回味,深深难忘,更实实践行。
杭州市春蕾中学
黄海洋: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是我聆听吴教授讲座之后的深切感触。吴教授的讲座亲切而深邃,通透而美好。她说教师是最接近人生意义的职业,教育者要具备发现学生的优点、潜能的思维习惯,以成长的眼光、恰当的方式温暖、激励、造就每个学生,助学生臻于至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职业幸福。吴教授还说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卓越,即“卓尔不群,越而胜己”,在学习之路上精益求精。
此外吴教授还请大家关注当前教育的一个盲区——情绪研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一般在青春期达到顶峰,然后慢慢变少。教育者要指导学生科学管理并优化自己的情绪,发展壮大自己的积极情绪,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桐庐中学
郑杰:教师这份职业,有幸福感么?当我刚站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面对一群群可爱纯真的少年,觉得自己所学能有所用,因此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当我工作几年下来,发现手头总有应付不完的教学杂事和琐事,一整天从头忙到尾,我倒真是看不到幸福的曙光在哪里,只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辛苦地跋涉在寂寞的沙漠里。到如今,我重新找到了教师工作上的突破口,重新聚集力量去击破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一路披荆斩棘的成就感,使我重新获得了职业的幸福感。正是应了吴教授的那两句话:“有工作比没工作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情绪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往而习得。”总结一下:很幸运,我有工作;第二个幸运,我和工作的内容和对象都发生了有“情绪”的交往;第三个幸运,这种“情绪”越来越“好”。
杭师大附中
何华:幸福感是个体的心灵修行。在吴卫东教授的“教师的幸福感”讲座里,我们听到了幸福是愉悦、投入和意义感。采诗官热爱诗歌、音乐家热爱音乐、图书馆馆长热爱知识、教师热爱真理,用纯净的心灵投入,把职业变为热爱。所有的真理都是朴素的,教师这种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同样需要我们锻造返璞归真的心灵去学习、去投入,在山高水长的跋涉中体验它的意义。
幸福不仅是充盈自己,也是摆渡他人。杜甫最幸福的时候是“剑外忽闻收蓟北”,有人说李白是天上的仙,王维是世间的佛,而杜甫是人间的圣,而教师也是用善意、耐心、学识帮助他人的一个职业,当穿行在漫漫的职业旅途中,我们是那个掌灯的人。
在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叫做“幸福课”,因为它关乎人的内心成长和终极目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学校,来源于学生,同时,更重要的,来源于自己。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我们每一个有关,因为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而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
(供稿:“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作者:王静贤
策划:朱林春 监制:金瑞奇)
前一篇:书画家韦虹
后一篇:书法家梁红兵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