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六科先生简介

标签:
文化 |
http://s8/mw690/002kZxGRzy7b2Tkw3KTc7&690
包六科(1910-1985春)中国近现代书法家,原名包蕴才,字奇拙(生),(年轻时字奇拙生,中年以后字奇拙),晚号长眉翁,斋号,亦安庐,别名,亦安庐主人,浙江镇海人。师从陈绎(结生)胡达夫 ,钱罕(钱太稀),赵叔孺。精书法,善诗文。其书法初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后涉“二王”,并旁参汉魏。与唐云、白蕉、邓散木相善,白蕉称之“活褚字”。有字帖数种及论著《书法漫谈》存世。《听程砚秋荒山泪》为其诗稿。书法格高意雅,隽逸秀美,无尘俗之气。
http://s3/mw690/002kZxGRzy7GL7s0puW82&690
http://s6/mw690/002kZxGRzy7GL7ywPLn45&690
http://s1/mw690/002kZxGRzy7GL7sdUEoe0&690
http://s12/mw690/002kZxGRzy7GL6Sm1Npab&690
http://s7/mw690/002kZxGRzy7GL6SqiMKa6&690
http://s9/mw690/002kZxGRzy7GL7yR8jm28&690
宛米山房书画会
创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简称宛米山房。陈石痴、徐竹贤、袁天祥等发起,会址设于上海城内豫园放鹤楼。会员有:杨逸、哈少甫、徐晓村、朱文侯、包六科、蒋通夫、许铸成、程瑶笙、沈心海等数十人。程瑶笙、杨逸、沈心海先后当选为会长。由徐晓村任驻会会员,负责处理日常会务。1937年抗日战争初,曾在浦东同乡会举办过为难民筹募寒衣的书画展览。后因战事会员星散,会址毁于战火而停顿活动。该会曾假西藏路宁波旅沪同乡会大厅举办过多次书画展览。
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
亦称海上题襟馆、题襟馆、题襟馆书画会。清末上海一个规模较大、活动频繁的书画金石艺术团体。它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中国书画研究会(又称上海书画研究会、小花园书画研究会),清宣统三年(1911)改本名。
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成立于1961年。但在研究会成立以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准团体”的活动。沈尹默从1951年开始陆续撰写的书法文章,在《新民晚报》、《文汇报》、《青年报》、《光明日报》、《学术月刊》上相继发表后,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虽然没有书法组织,借助于1956年奉国务院令组织建立的“中国画院”,书法家的归属感还是较为明确的。当8月成立比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时,参与者共13人,皆为知名书画家,如潘天寿、王个簃、谢稚柳、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沈尹默、白蕉等,白蕉还兼任筹委会秘书主任,具体主持工作。而画院聘任的画师共69人中,如商笙伯、姚虞琴、李健、吴东迈、汪东、王福庵、张叔通、王个簃、白蕉、包六科、吴湖帆、张大壮、钱瘦铁、贺天健、潘天寿、谢稚柳、陆俨少、马公愚、陆抑非、沈尹默、陈巨来、来楚生等,皆是书法上造诣极深的两栖人物。这二十余人可说是中国画院中的准书法团体成员,他们参与各区文化馆、青年宫、少年宫的书画辅导,高龄的沈尹默、马公愚等都是辅导时的积极分子。以后,新的书家亦陆续进人画院,如翁闿运、胡问遂、叶露渊等,担负起了长年辅导书法篆刻的繁重工作。这二十余位书法家们的积极活动,为以后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奠定了稳定的艺术与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