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阅读摘录。

(2016-02-11 11:02:20)
http://s13/mw690/002kYEvizy6ZhmNo0Ow8c&690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阅读摘录。

  教师首先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P.246
  人的心灵,一旦冲破牢笼,必将成为自由飞翔的思想雄鹰或纵横驰骋的感情骏马!——P.247
  少年的眸子往往比大人的目光更清澈,没有太多世故的心灵往往对课文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深刻的理解——多次听着学生评论名家名篇时的"惊人之语",我常常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P.248
  所谓举重若轻,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这里的“重”指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则指是深入浅出的教学。——P.249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P.252
  组织课外阅读,是想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P.255
  要紧扣时代脉搏,使课堂上时时充满时代气息。——P.259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辨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P.261
  学生轮流自办日报的好处是很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P.267
  允许说错,允许重说,允许争鸣,但不允许挖苦,嘲笑,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P.268
  每次的专题口头训练都贯彻不说就写的原则,如果学生不愿做口头小作文,就布置课后书面写作文,这样使学生纷纷争先恐后的发言。——P.269
  要学会听出说话人的弦外之音和幽默之处,要通过说话人的表情、语气、音调等听出他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如反语等等。)——P.272
  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以说练听,说中练听,听说同步,互相促进。——P.273
  质疑-讨论-感想,学生这种在教师指导下读说有机结合的三个阶段构成了我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堂结构。——P.276
  “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P.280
  这“四问”是: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这样写?④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P.281
  在我看来,这样充满思想交锋的教学过程最真实自然,也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P.282
  具体说,就是让学生思想的火花,随心所意的迸射,让学生心灵的翅膀,无忧无虑的飞翔。——P.286
  我想以这样,质朴,真实自然的公开课,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更呼唤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实事求是。——P.287
  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者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
  什么叫读出问题呢?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P.288
  有时,感动是难以言说的!——P.290
  他的文章不是水样的文章,而是酒样的文章!——P.293
  我的任务是开启你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你们思想的火炬!让你们真正读进去。——P.296
  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现在我就崇拜他!
  无论做人还是作文,请从关注细节做起!——P.297
  作文讲评六个板块儿: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出谋划策、恕我直言、老师试笔。——P.298
  我觉得这些细节的确很感人,平凡的事情才最温馨,只有平常的才是最感人的!把这些最平常最感人的细节写出来就是好文章!——P.300
  我认为,对细节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能力,而且也是你对生活是否有一种敏锐,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P.304
  我提倡同学们从细节处感受。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文章都必须用细节描写,有许多同学觉得要写的内容太多,要一一展开细节显然不行,怎么办?用排比句!这是一种技巧。——P.306
  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的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新泉自然的流淌。——P.308
  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P.309(完)
 
    (本文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