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
(2021-03-25 10:27:36)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和读法
教学难点:建立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感受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有一些排成一排的点,想象一下,如果像这样的点越来越多,不断的增加,会形成什么?(线)
在数学中,线都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请看大屏幕:
(2)如果把上面的这些线,分成两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分成直直的线和弯曲的线)
(3)线有直直的线,也有弯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就是像这样一些直直的线。(板书:直直的线、课题:线的认识)
(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线是直直的? 指名说,后教师介绍
(二)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出示金箍棒,在比较中认识线段、直线。
(1) 这是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棒,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条直直的线(课件抽 象出线)
(2)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变长、变短
(3)现在孙悟空想让它变长,长、长、长、(课件演示两端不停地长)想象一 下,金箍棒不停地长,向上穿过天花板,穿过房顶,穿过天空,穿过宇宙„„向下穿过地板,地面,穿过地球„„
(4)比较一下,这两条金箍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条短一些,一条很长很长 ,一条可以看到他的两头,一条在无限延长,看不到两头
(5) 怎样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这两根金箍棒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或 者也可以拿出尺子画一画。
(6) 第一根金箍棒可以看到两头,我们就用两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我们把 这两个点叫作“端点”(板书,并跟老师读一读)
(7)第2根金箍棒呢?想一想,要不要画上端点呢? (两端无限延长、两端没有端点)
2、认识射线:
(1) 孙悟空的金箍棒除了会向两个方向不断变长,还会怎么变?(向一个方 向延长)
(2) 这条线又该怎么画?在草稿本上画画?
(3) 师在黑板上画:和老师这样画的小朋友举手。
(三)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
(1)为了表示方便,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些不同的线, 在线段两个端点上标上A、B ,
(2)直线呢?怎么表示,它可没有端点?(在直线上任意的两点表示A、B)可以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3)谁来说说射线呢,该怎样表示?
(4) 射线呢? 提醒你射线的读法和前面两种线的读法不一样,它只有一种读法,想一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5) 思考:为什么读“射线AB”而不读成“射线BA(射线AB:端点是A,向 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
(1) 认识了这三种线,想一想,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联系呢?(同桌互相讨论,完成表格)
(四)练习
1、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说明理由。
2、你能读出下面各条线吗?
3、他们谁说对了?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实施空间观念领域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中,获得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经验。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我教学《线的认识》一课中做了如下尝试:
二、在观察、操作、体验中探究几何形体的特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如射线的认识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合作拉动毛线的变化,闭眼想像体验射线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射线的具体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