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05-07 16:03:03)采松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5.7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1-52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材分析:《采松果》一课的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经验类推、假设、“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这样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同时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在计算方法上,教材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
松鼠最爱吃松果,今天松鼠妈妈带小松鼠去采松果。走,我们一起看看去!
2、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请看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和谐的交流气氛,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么信息?怎样列算式?(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采几个松果,要用加法计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算器等,也可以请求同桌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2、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3、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
4、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5、思考: 25+4= 29,那么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渗透加法交换律。)
(三)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后面的问题。
2、汇报交流。
3、小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便很容易地把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练一练第1题。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会解决吗?
3、拓展练习:练一练第5题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2.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时,先把两位数先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或相减,最后把所得的结果和整十数相加。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教学反思:
《采松果》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二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松鼠与松鼠妈妈采松果”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总结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1、通过“采松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在学习算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明白个位与个位相加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学生由形象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到抽象的总结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不够,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动口表达算式的算理,才能启到巩固知识增强学生表达力的作用。
2、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