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教学反思

(2014-01-14 18:59:40)
分类: 教学反思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教学反思

                                                                                                     杨李霞

我先由浅入深地与学生一起谈论有关假期中的一系列问题:  
Did you have good summer holiday vacation?   
What did you do on vacation?    
Did you finish doing your homework?    
What else did you do during the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to Lang Zhong?  
Did you go to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一边说一边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由回答,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英语学习情境之中。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顺势趁热打铁,导入新知识自然地询问学生:      
How often do you go to Lang Zhong?    
How often does he go to visit his grandparents?    
What do you often usually do on vacation?   
这些问题先由我与学生做问答示范,再让学生相互问答练习。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自我表现的欲望,安排自由下位作调查,写报告;引导学生自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学生有了自觉的学习行为后,再加上本人适时地作一些关键性指导,本节课中的难点很快就迎刃而解。在这看似闲谈、实为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无疑是教育智慧的一种成功的体现。  
虽然八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已具备了情感储备(对英语学习不再陌生)为学习本单元提供了主观条件,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的部分时间状语在七年级就已掌握.)为本单元学习和教学目标实现搭好了平台。

      所谓“教无定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便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它充分展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特点。确实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备好课,做到“三备” :备教材(了解课标、钻研教材),备教法(多法结合),备学生(方方面面,整体特点、个体差异),做好预设(宏观设计)。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偶尔也会遇上这样的困惑:明明是本着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了一堂课,结果一上,却走了调,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教师按课前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刻意将学生纳入自己既定的理想的教学轨道,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定的变数);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特点。其教学目标似乎可望实现,但是教学过程却得不到优化,更谈不上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教育智慧的真正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