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权劝学》教案及说课稿

(2011-10-05 09:33:41)
标签:

杂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孙权劝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孙权劝学》。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自主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如分角色表演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应为本文是自读课文,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 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学习板块:检查预习情况,导入课题

第二学习板块: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朗读课文 
 2
、感知文意
展示问题
1
)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2
) 你在文中找到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了么?
3
、观看动画,直观了解课文内容

第三学习板块: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
、朗读课文
2
、分组竞赛,翻译课文。
3
、文言知识积累
展示文言知识点,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第四个学习板块:品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并分角色朗读。

第五个学习板块:悟读课文,延伸拓展
*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请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