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周末——《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5-05-27 16:23:25)
标签:
教育 |
愉快的周末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2.
3.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周末去哪里玩了?
生1:我去了外婆家。
生2:我去爬山了。
师:你们的周末真精彩!想知道小丽周末去哪里了吗?
生:想!
师:早上起床,她先走进了阳光早餐店——
课件出示:
种类 |
单价\元 |
牛奶 |
2 |
肠粉 |
3.2 |
面包 |
2.5 |
粥 |
0.8 |
小丽准备花5元吃早餐,可以吃什么呢?还可以吃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置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数学信息,用连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判断“钱够不够”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层层深入
1.阅读与理解
师:从早餐店出来,小丽去了文具店,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情境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笔袋。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她的钱够吗?
请一遍读题一遍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单价和已知条件。)
师:那到底够不够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请同学起来说方法)
预设一:(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把笔记本和绿铅笔的钱数和它相比较。)
10-6.8=3.2(元)
预设二:(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用剩下的钱买笔记本,再与绿铅笔的单价相比较。)
10-6.8=3.2(元)
预设三:
6.8+2.5+0.6=9.9(元)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全班分享时,以读懂他人的想法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进行指导,重点体会不同策略的思考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小组交流策略,鼓励他们用熟悉的方式表征问题及解答过程。)
3.回顾与反思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你更喜欢哪一种?
4.整理与拓展
师:(出示问题)如果把绿铅笔换成黄铅笔,钱够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讨论。
(直接板书在上题下方)
预设一:
10-6.8=3.2(元)
预设二:
10-6.8=3.2(元)
预设三:
6.8+2.5+1.2=10.5(元)
师:对于这一题,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呢?(第二种,可以直接联系上题得出结论,不用再计算,直接作比较。)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之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指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正好可以相互检验。同时在各个环节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又不仅限于新授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三)趣味练习,巩固提升
1.参观动物园
师:从文具店出来,小丽和好朋友小军准备一起去动物园玩。(出示图片)
师:你能从这些动物朋友身上得到什么信息吗?(学生自由回答)限重4吨是什么意思?
(依次出示问题)
(1)长颈鹿现在能上桥吗?
(2)棕熊现在能上桥吗?它可以带上斑马一起吗?(在课本上写一写)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一问一答)
(设计意图:本题以“你读懂了哪些信息”为主题,组织学生交流读懂的信息和怎样读懂的经验。情境虽稍稍复杂,但也充满童趣。提供了4种动物的体重,提出了多个能否同时上桥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飞镖大赛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参观完动物园,小丽和小军又准备来一场飞镖比赛。出示比赛图片和比赛表格:
姓名 分数 场次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总分 |
小军 |
|
|
|
|
小丽 |
|
|
|
|
师:要想小丽的总分不比小军低,最后一轮至少要得几分?
预设:9.1-2.7-2.6=3.8(分)
(设计意图:本题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出发,通过复式统计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四)回顾反思,课后小结
师:从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