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他,唐代彩色夹缬失传千年后重现瑞安

(2015-06-12 17:29:35)
标签:

杂谈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馆长、蓝夹缬技艺传承人王河生在欣赏刚装裱好的彩色夹缬成品。

近日,王河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帮助下,成功恢复染制了唐代彩色夹缬,使失传千年的唐代彩色夹缬染制技艺重现瑞安民间。

王河生介绍,唐代彩色夹缬主要色彩是红、蓝、黄、绿四色,分别以红花或苏木、蓝草制成的靛青、槐花、鼠李或用蓝、黄复合的染料染成。瑞安历史上曾是彩色植物染料的主产地,但年久失传。去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用结对的方式投资50万元,和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一起打造《蓝之美——温州夹缬》染制基地,并提供初步的的彩色夹缬染制雕刻版,帮助其恢复失传的唐代彩色夹缬技艺。王河生经过3个多月试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染制方法和次序后,终于成功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彩色夹缬。


什么是蓝夹缬?

蓝夹缬是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据了解,夹缬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和军队专用,夹缬在民间被迫趋向单色,并慢慢地绝迹,只有蓝夹缬在温州一带顽强地生存下来。现存的唐代实物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日本正仓院收藏。

制作蓝夹缬,需将雕版模具提升10次,染料充分氧化后,才形成鲜艳的蓝色。

花版雕刻技艺的传人黄其良面临后继乏人。

雕版模具被一层层打开,露出了漂亮的蓝夹缬。

蓝夹缬是一种以木版印制花布的工艺,是唐代复色夹缬的遗存,与蓝蜡染、蓝扎染、蓝印花布并称我国民间四大蓝染技艺。夹缬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唐玄宗曾把它作为赠送外国使节的国礼,目前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夹缬就是见证。由于诸多原因,夹缬退出历史舞台,自明清后仅存传于浙江温州及周边地区。

在此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蓝夹缬是浙南民间婚嫁的必备被面,是洞房里最重要的摆设之一,在我市农村被称为“夹花被”、“夹版被”。 过去,新婚用的是百子图案的蓝夹缬被面,年青的夫妇经新婚之夜后,身体上被染上吉祥的蓝色,有着夫妇以后多子多福、白头偕老的寓意。此后一辈子,结实耐用的蓝夹缬被面,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伴随这对夫妇俩。老百姓们喜欢靛蓝,因夏天盖着不怕长痱子,孩子不怕上呼吸道感染。直到20世纪50年代,用靛青染制的蓝夹缬才逐渐退出瑞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蓝夹缬博物馆

2010年9月16日上午,国内首个由农民合作社创办的“国字号”非遗博物馆——瑞安蓝夹缬博物馆开放,当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刘伟 摄)

2010年9月,在12代传人王河生努力下,坐落在马屿净水村、投资180多万元、由农民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蓝夹缬博物馆建筑面积达735平方米,设有炼制染坊、展示厅和管理房,产学研于一体。在一楼,人们可以体验靛青染料炼制操作过程及蓝夹缬制作工艺等。而二楼展出的生态染料、染布、织布机、雕板,则充分演示了蓝夹缬的历史变迁,令人感叹民间艺人的巧夺天工。

该馆目前藏有1000多件实物展品,展品年代远至汉代,近至民国、当代。

怎么去

坐车:坐瑞安—高楼中巴车,净水村下;

自驾:沈海高速瑞安飞云出口下,沿330省道,到达净水村蓝夹缬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