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亚历山大大帝系列绘画赏析之布塞弗勒斯

(2012-03-05 20:25:47)
标签:

亚历山大

布塞弗勒斯

19世纪中后期,,印象主义风行一时,然而仍然有那么一群不为潮流所动的画家,坚持着原来的学院派画风与古典故事题材。也许在绘画界,他们会被看作食古不化的顽固派,然而在历史爱好者的眼中,这一派的历史题材绘画绝不乏上乘之作。

 

-------------------------------------------偏题的分隔线-------------------------------------------

安德烈·卡斯泰涅(André Castaigne)便是学院派中的一位历史题材画家。他师承-里奥·杰洛姆,而后者的画作《角斗士》在同类作品里可谓颇负盛名。为了不喧宾夺主,此画我将在放在帖子的最后放出。在此奉上的是一组贯穿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黑白绘画集,其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既有严谨的一面,也不乏适当的想象发挥,不敢独专,附上说明与诸君共鉴赏。(本来想做一个他专辑的赏析,但是习惯性..偏题了...加上一些别人的作品,写到哪里是哪里吧- -!)

-------------------------------------------偏题的分隔线-------------------------------------------

 

http://s16/middle/7f8f46a24ba7b2fc3b97f&690

 

布塞弗勒斯(BucephalusBucephalas)是一匹烈马,据普鲁塔克的记载,一名来自南方特萨利的商人向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献上了这匹暴躁强健的骏马,要价高达13个塔兰特(talents),抵得上当时不少富商的全部身家。然而在场的马其顿贵族却无一能够登上马背。失望的腓力已经打算让人牵走这匹“野性难驯”的马时,年幼的亚历山大站出来,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具体的过程早已被描写了无数次,不必赘述。

 

和人们想象的不同,从此之后,布塞弗勒斯并非每战必与,至少在亚历山大进入亚洲,与波斯势力进行揭幕战格拉尼克斯河上的较量之时,他的坐骑并非布塞弗勒斯,而是另一匹不知名的战马。在激烈的战斗中亚历山大身受数创,在身边侍卫(特别是Cleitus)的拼命保护下才得以幸免,而那匹战马则在肋间中了一剑身亡。

 

之后,在普鲁塔克的记载中,布塞弗勒斯似乎消失了,直到高加米拉战役中才重新出现,此时的它已然是“老骥伏枥”。也许是出于对爱马的保护,亚历山大平时骑的都是另一匹马,但是一旦需要驰入战场,布塞弗勒斯便会重新披挂上阵。而当亚历山大攻灭波斯,继续向东扫荡伊朗高原之时,布塞弗勒斯还曾经露了一下脸:它被当地的“野蛮人”俘获,直到亚历山大威胁动武屠城之时才被完好地交出。

 

最终,在印度的希达斯皮斯河畔的战役之后,布塞弗勒斯以30高龄离开了亚历山大,有说法是因为战伤,也有说法是寿终正寝。对于痛失爱马心情,从亚历山大之后的举动中可见一斑:他在印度(现今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了一座城市并冠以战马的名字:布塞法拉(Bucephala

 

相比同类的其他画作,安德烈·卡斯泰涅的写实程度较高,可能也参照了一些历史考证。许多同类画里,将其时仅仅13岁的亚历山大画成20上下的青年,尽管在视觉上突出了年轻帝王的体格力量之美,却也在视觉上大大降低了人与马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没能体现出亚历山大驯服烈马的智慧。而统治一个刚刚摆脱蛮族侵略、自身民族成分混杂,文化相对落后却又充满活力的马其顿,驭国之术恐怕同驾驭未驯之马也有几分仿佛吧。

 

下图是 F. Schommer同一时期的画作,强调亚历山大的力量同时也移去了背景的人物http://s14/middle/7f8f46a2gba7daf92549d&690
这幅倒是有些靠谱,但是画作立意与上两幅不同,驯服之后的布塞弗勒斯看上去显得缺乏气势啊

http://s3/middle/7f8f46a2gba7dd6df0f52&690

 

庞贝附近出土的亚历山大骑马像,虽然难以确认,但他的座驾多半便是布塞弗勒斯(为啥我总觉得眼神表情这么有喜感呢 O_o )
 http://s1/middle/7f8f46a2gba7df7075f20&690

还有一些17-19世纪的画作,水平不一,就不作个别评价了
 http://s5/middle/7f8f46a2gba7e07c325c4&690

http://s16/middle/7f8f46a2gba7e08a240bf&690

 

下面是-里奥·杰洛姆的名画《角斗士》,脚踏濒死对手的胜利者,向竞技场的观众询问:生还是死?围观群众一致拇指向下,作出了死亡的判决 - -...
http://s5/middle/7f8f46a2gba7d8311a0e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