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促进“林长治”重庆九龙坡这样筑牢森林防火墙

标签:
林长制重庆森林防火森林防火监控 |
分类: 行业资讯 |
重庆市九龙坡区针对林区周边人口密度大、农林混居林粮交错现象、森林过境油电通信线路多、森林防火任务重压力大等复杂局面,以“林长制”为引领,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实现连续4年森林火灾“零发生”。
“严”字为首 架设“人防”高压线
森林防火,“人防”是根本。坚持“从严”的主基调,牢固树立防火意识,层层压实防火职责,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严格责任落实。以“林长制”为龙头,落实区委、区政府“双林长”负责制,建立“区+镇街+村”以及“林场+社会主体”的“3+2”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423份,压紧压实政府属地责任、森林经营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护林员巡护责任,树立规范化责任公示牌58块。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并肩作战,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新格局。
严查火灾隐患。大力开展重大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治理、林区散坟清理等专项行动,组织区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赴林区实地踏勘、明察暗访,现场检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全面梳理点、线、面上各处隐患风险点,对排查出的森林火灾隐患线索实行台账式管理,逐一明确有关方面的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限时整改销号,定期回访问效,确保问题排查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全区发现并及时整改森林火险隐患770个。
严控林区火源。严格执行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严禁高火险天气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对进出林区人员安全扫码23.4万人次。逢春节、清明等重点时节,安排专人引导文明祭祀,免费提供悼念鲜花2万支,及时清理坟前可燃物200吨。开展森林防火“四进”宣传,悬挂警示标语700余条,发放宣传物资5万余份,发布防火短信120万条。落实特殊对象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林区周边精神病患等“五类人群”逐一上门落实监护人告知。
“准”字为要 拧紧 “技防”保险栓
森林防火,“技防”是核心。采取信息化、智慧化“技防”手段,以精准的监测、预警和定位,为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奠定坚实基础。
监测准。建成森林防火预警监测调度中心,配备监控值班室、LED大屏、户外瞭望平台等设施,打造智能防火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巡护检查全方位、全天候、可视化、信息化管理。配置具有烟火自动识别、自动巡航、自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云台系统7套,监控范围达3至5公里。建设林区智能卡口监控15个,实现自动识别抓拍及智能语音提示。建设林下红外监测系统50个,重点林区覆盖率达100%,实现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监控林区步道等重点区域火险情况。
定位准。运用大数据网络精准定位林区内人群,“点对点”推送森林防火警示短信,实时跟踪定位人员信息。开发巡山护林App,巡护人员使用移动终端精准锁定预设的巡山线路,定时定点“打卡”报送巡护动态,及时上传问题隐患位置坐标,确保及时准确跟进后续处置工作。实施无人机监测系统,综合应用GPS技术、数字5G图像传输等高新技术,实现林区瞭望和地面巡护无法到达、位置偏远火情的定位和信息传输。
识别准。建成“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监控调度系统,采取“空地”配合方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导入森林资源、点线面森林经营主体、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地等资源数据,汇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林区智能卡口、林下红外监测系统监控影像,补充林区气象因子数据采集、温湿度风速风向和消防水池水位监测等信息,迅速准确识别火情,第一时间传送火情位置、范围等数据至各级防火责任人,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30分钟内生成处理调度方案。
“全”字为纲 织密 “物防”安全网
森林防火,“物防”是基础。立足大城市毗邻大林区的区情实际,从宣传碑牌、防火检查站、“以水灭火”、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构建森林火灾“物防”网络。
全域规划。科学编制《九龙坡区森林防火规划(2020-2025年)》,全面摸清全区森林防火现状底数,明确重点森林火险区2633公顷;深入分析以水灭火、预警监测、林火阻隔、基础设施等存在问题及短板,提出重点建设任务七大类21项,计划总投资1.35亿元,逐一明确建设进度安排和建成时限,确保到2025年全面形成三级联防全覆盖、网格阻隔更合理、预警监测更及时、以水灭火更高效的森林防灭火新格局。
全线建设。高质量落实森林防火规划,截至目前已建成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4个、简易检查站12个、临时卡口10个、宣传碑牌625块、森林防火备用直升机停机坪1个2600平方米;充分考虑地形特征,建成高中低布局、大中小搭配、“自然+人工”补水、“固定水池+移动水箱”配合、水池间管网支援的“以水灭火”系统22套,消防水池148口;针对林区人为活动频繁现状,结合现有林区公路、防火步道、生物和工程阻隔带,建成林火阻隔系统260条157公里。
全面规范。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宣传碑牌统一不锈钢框架电镀+亚克力面板平雕1.7*0.68米;标准检查站严格按大于60平方米面积建设,统一配备名称标示牌、灭火器材等“十个一”标准设施设备,简易检查站、临时卡口统一配备“八个一”设施设备;“以水灭火”系统依据山势预设管网辐射林区,配备规范化水池、管网、消防栓、水位检测仪等;林火阻隔划分林区网格单元,因地制宜设置工程或生物阻隔带;停机坪铺设标准商砼、设置标准导视标识,外围围墙、防护隔离设施齐全。
“快”字为先 备勤 “先期处理”机动组
森林防火,“先期处置”是关键。切实加强森林火情先期处理能力建设,组建素质过硬、反应灵敏、靠前驻守的先期处理队伍,为快速处理先期火情打下坚实基础。
前端驻防响应快。组建16人的区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长期靠前驻守华岩、陶家林区2个管护站;按照“五统一”(统一服装、统一食宿、统一学习、统一培训、统一驻防)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建立岗位责任、扑火安全、体能训练等8项规范,加强业务、体能、技能训练;配备营房120平方米、训练场3000平方米、物资库40平方米、水泵8台、油锯16台等防火物质,确保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成功扑救。
后方值守反应快。区级层面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镇街、林业、应急等部门专设森林防火值班岗,落实领导带班、在编工作人员值班,自上而下建立起迅速、完备的后方响应体系。制定标准化森林防火先期处理演习流程,涉及单位20个、人员300余名、设备100余台;经演习测算,从接警到出动备勤力量仅需5分钟,动员增援力量参战仅需20分钟。
应急队伍联动快。印发先期处理应急预案,组建由区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镇街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村社义务扑救队伍构成的“三队一体”先期处理力量,涉及人员220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经常性开展应急联动、协同演练,防火关键时期进行集中驻防,战术层面配合日趋成熟。
来源:中国森林草原防火
后一篇:河北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十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