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理员入职感想(范文)

(2018-10-30 17:37:38)
标签:

监理员

监理公司

施工现场

建筑

分类: 文章

2016 年 6 月 28 号,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我的工作 单位上海监理公司,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个月 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凭借领导的教导和同事们的传承 帮及自身的学习,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期间,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我,我学到了很多,总结出了自己的 心得体会。

虽然是一名刚出道工作者,但我一直按一名监理员的标准 要求自己,为做好监理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待人。我一直刻 苦努力,团结同事,积极工作,认真学习,工作中遇到难题及时请教总监和监理工程师们,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扬吃苦耐 劳精神,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 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加强 学习,勇于实践,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如网上查 询找到解答心中的疑惑和请教同事们, 广泛吸取各种 “营养” ; 同时,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 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监理每天的工作量也 是比较大的,事无巨细,只要是属于职责范围的,都要认真去对待, 并且要直接对甲方负责。 监理员除了午休和查找规范熟悉施工图纸等, 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施工现场旁站,也是非常辛苦的,比如要浇筑混 凝土的时候,旁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通过总监和工程师们 的言传身教, 我被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 他们高超的专业素质, 火眼金睛,很多问题,我怎么看都没发现问题,总监和工程师们凭借

敏锐的职业嗅觉都一一发现,并且不厌其烦的要求施工方整改,这种 敬业的态度让我很是感动。 在这工作期间, 我接触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并作了许多工作记录, 对一些新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了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基础工程高架桥梁建造的过程,学到 了不少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 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 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我的工作岗位是土建专业监理员,在对基本的施工工艺有所了解后,还必须了解施工质量的规 范,怎样的水平才算合格,哪些情况是不合格的,都要熟记。 经过两个月的工作和锻炼自己在施工现场管理上取得一定的进步, 用项目部学习建筑工程监理规范和施工图纸的熟悉, 细心学习他人长 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 使自己在施工现场上有所提高。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 建设。这段时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握得平淡、舍得付出、 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 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 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 虚谨慎, 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不断改进工作; 坚持做到踏实、 一步一个脚印、 仔细耐心、 刻苦学习、 每日完成自己的小计划小目标。 通过这次工作,越来越觉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工 人,当工人们的劳动成果出现偏差时,我们并不是直接去指责,而是 反映问题, 善意提醒, 这样有利于缓和矛盾, 不挫伤工人劳动积极性,

对于稳定施工质量很有帮助。 这次工作中我不但学到了很多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还学到了监理专业的一些常识,并且经常深入工地,在第一线进行学 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短短两个月内,个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 升,并且在工作中得到了总监和工程师们的认可,我在工作中,学会 了融入团队中来, 依靠团队的力量, 解决困难的问题。 热情对待工作, 对待周围的人。 两个月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 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工作上不得马虎,现在和监理员比 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 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还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政治理论和专 业技术上加强学习和钻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建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通过这 一段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 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 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工作中所学到的 知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 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 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拼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