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
(2013-09-10 18:39:27)
后现代心理治疗把心理问题定位于人际之间,即以语言为媒介的种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空间,强调的是语言的社会过程。在社会建构主义者看来,“心理障碍往往只是人际关系障碍的副产品”。所以,以往所谓的“功能障碍”、“焦虑”、“压抑”、“痛苦”等都被看作是社会的观念。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对固有的社会观念进行重构,即建构新感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对话,建立和发展新的意义的过程。咨询师与来访者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共同的参与者。他们所进行的思考、感受及想象并不是个体的内心事件,而是通过参与而建立起来的过程。这种“生活中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思想与情感之中,而是在不同的冲突性的社会情境之中。咨询师要做的是通过采用各种互动方式,以帮助来访者建立并发展新的意义;通过与来访者合作,以创造出一种新的、令人满意的、可发展的情境。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要求心理咨询师放弃对心理问题无所不知的权威的态度,要采取一种不知者的立场,不对问题做任何预先的假定、期望以及回答,这样可以排除他们以往的知识和偏见,以免对新的意义关上理解的大门。咨询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倾听来访者,鼓励来访者带来新的意义和理解。咨询师的角色可以称之为“话语艺术家”或是“对话过程的建筑师”、“助长者”、“促进者”。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特征充分表现了对人的社会性、历史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弘扬,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先于个体性,真正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存在物,提出只有重建个人的社会感和历史感、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摆脱精神痛苦和情绪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现代主义治疗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调适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规划的方法论,是用一种新的人生哲学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指导人们如何去创造新的生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