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主要是运用24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接着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两地的上课时间表,可以发现:1、两地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2、从上午第一节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小时。3、两地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在解决第二个教学环节“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他们看到得的可能分别是右面哪个时刻?”时,我让学生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1、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中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2、分析这段时间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3、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4、保留下来的那个钟面的时刻,就是所求的答案。最后根据小兰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在本环节中,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思考、推算的过程,鼓励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