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李瑞雯随笔】《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卮言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李瑞雯随笔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卮言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以下简称《经石峪》)摩崖大字被誉为榜书之鼻祖,擘窠大字以此为极则。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自然天成,绝无剑拔弩张之迹,一派消散冲和气象。给人以幽深清远的情趣。近年来,倾慕者、临习者渐多。余习《经石峪》有年,有感一二,遂道出,与同好切磋。
《经石峪》大字,乍看起来结体平正、不尚奇险,行笔不激不厉,笔画粗细变化不大,貌似易于上手。然,当你深入其中,则可发现它含而不露,恰似一位资深的学人、智者,深不可测……
《经石峪》是一种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且兼具了篆、隶及行草书的笔意。是故,凡研习《经石峪》者,如不在隶书、篆书上下工夫,是撑不起这些擘窠大字的。我是在学习《经石峪》不久,便感受到了这一问题。故,为了写好它,我去写隶书,写《乙瑛》,写《石门》,写《好大王》,写《瘗鹤铭》,写《毛公鼎》,写《散氏盘》,写《颂盘》……看似浪费了很多时间,然,这确是正道,亦是捷径。正是沿着这条路,我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经石峪》。
《经石峪》的线条必然是藏锋入笔,必定是一波三折,必无“中怯”,必力透纸背。这是因为,如果你不能掌握隶书的撇捺,就写不出《经石峪》的撇捺,要么疲软无力,要么如干柴槁木。不能掌握篆书的婉而通,就写不出《经石峪》的浑圆、宽博,只能是圆滑、漂浮。而其难还不止于此,因为万事学来求其“形”易,求其“意”难!《经石峪》不是隶书,不是篆书,但它却含其“意”。“意”是由“形”而生发出来的东西,没有对其本质的“悟化”,是难得其“意”的。而悟化绝非浅尝辄止可得,必须是一种将篆、隶融入书写习惯并形成手部肌肉记忆后的、随心抒意地和谐转运,而不是刻板做作的涂抹。它是身、背、掌、腕、指的一个协调的“舞蹈”,借助“墨色”而凝结在宣纸上的痕迹。有了这基本功的铺垫,你还必须以发自内心的对经石峪的热恋去观察它、审视它。如果你不是为了追赶时髦,不是为了急功近利,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去仔仔细细地端详、欣赏、揣摩那有如一尊尊活生生的小和尚们的尊容,与其产生一种无以言表的灵魂碰撞。此时,你不必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一遍遍地通临整个“帖”,而应首先从中选出近三分之一最精彩的、你最倾心的好字;然后穷追不舍、朝思暮索地查其颜、观其色:它们的长相、身材的比例、姿态的几何构成、神态、气质……分析个透,直至闭目可得。要能看出它们的“锥画沙”、“屋漏痕”,它们的“草情篆意”,它们的“浑圆宽博”、“方圆兼备”、“收放有度”、“笔不到意到”……最好能把它们的形貌、姿态物化——找出其中的“担夫争道”、“万岁枯藤”、“吴带当风”、“飞鸟出林”、“黄金分割”、“稚趣十足”……如此,日日揣摩,睁眼端详,闭目思忖,真正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循此数年,自会在用笔及结字上“入道”。你的参禅之路就走对了,你的书写也应初具《经石峪》的模样了。
说到这里,对于一个酷爱《经石峪》的习书者来说,写好《经石峪》还不是你的终点。因为,一个书者最终总要形成反映自己性情的书法风格的。此时的你须“得鱼忘筌”。你只需捧着从它那里得来的精华,摒弃它的“症结”,依托它继续你自己的修行,在书法的百花园中广采博猎。获取和补充多种营养素并融会变通,写出你自己的《经石峪》,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可能时还要将它变成《经石峪》味道的行书,甚至硬笔书法……也许此时你真的可随心地抒写自己的性情了。实则,学习《泰山经石峪》的过程,即是修身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求得“名师”的指点是必要的。我幸运地得到了已故书家康雍先生地教诲和循循善诱地指引,以及薛夫彬先生的热心指点。颇为受益。因此我又对《郑文公下碑》、《云峰山刻石》、《观海童诗》、《四山摩崖刻石》、《崔敬邕墓志》等进行了认真地揣摩。
其实,囿于书者各自的审美取向、自身的修为及习书目的之不同必会在书写中显露出来。不同人的作品面貌就自然拉开了距离,南辕北辙、美丑各异。加之每个人性灵之差别,其书法所呈面貌也随之泾渭自分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评价书法作品时不得不涉及到字外功和书者修为的缘故吧!
这里需提及的是:常见有的《经石峪》习书者,虽习书有年,然其书作并不耐看。或笔画纤弱无力,形薄如木板条;或结字散漫逼仄,有失圆融宽博。究其故,愚以为其功亏于篆、隶之基础,而书者却不自觉。盖囿于缺乏求索之精神,兼之自以为是吧。岂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良有以也!
倘若您选择了《经石峪》,您就上了这“贼船”。假若您执意初心不改,那么您就必须以一种修道士般的虔诚和敬畏之心,老老实实、虚怀若谷地格物致知,永不自诩地在“知己丑”的路上默默地修行、前行。否则,即便您能身披袈裟、“形”若尊佛,但实际上您与《经石峪》可能永远是咫尺千里。凡不循此者必徒劳无功;凡追花拳绣腿及欲速者,必远其精髓和神韵。难臻彼岸………
倘若您一直在认真地修行,还请记住,聪者仍不会至此而止步,定会再去书法的长河中继续寻寻觅觅……择其合意的妙者去充实和丰满自己(此时你选择的是否得当,是否上乘,仍会被你的修为所左右)。如此又数年,书者就将拥有了更能抒己心智和情趣的、属于你自己的书写风格了。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可及,不可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