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020-12-07 15:34:33)
标签:

文化

分类: 李瑞雯书法

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

                              ——探硬笔“临读” 

读帖,力求读出它的本真;有如融化了的钢水,注入了“楷模”。

眼过千遍,莫如手过一遍。

硬笔临与读合二而一的“临读”,胜过“目读”。 

对于习书者,“读帖”是接近古人、学习传统、正己手脚不可或缺的。人人都不否认这个过程的必要性,但人人又都会通过自己认为的“方式”去读。然方法的不同,必至效果的“泾渭”。对于我这个吝啬纸墨且言帚忘笤的人…… 近日,偶发奇想,……

往日,在临帖之前,我已习惯先将拟书写的内容用硬笔以工整、易识别的字体抄录于笔记本中,并同时弄清法帖的时代背景及文意;之后再去读,再去临。近日,欲临白蕉《兰题杂存》,照例从之。然方录数行,面对白蕉的作品图片,忽心生一念:何不在用硬笔抄录的同时将白蕉的笔意直接边读边临下来?于是,手持硬笔,放慢了抄写的速度,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起来……我权且把它称为“临读”吧。

既为硬笔,它不似软毫那样容易水墨洇渗。这样,在“临读”的过程中,你就可以根据你的理解的深浅和快慢,优游地书写,遇到行笔的关节处及结字的奇妙处,都可以放慢笔速、甚至可以“定格”在那里揣摩再三,你有时间思索片刻,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与自己平时的书写技法进行对比,发现你的“痼疾”、“不到位”之处,以及你所缺少的“范儿”。你能有时间问“为什么”,同时还可以去加深自己在“临读”中的思维记忆。恰如深山探宝,仔仔细细地寻觅,不必“赶过场”似地一带而过;把比较赶罗的临帖变成了品茗般的享受。慢慢地享受眼前你所发现的曼妙风景。

如此,在这“临读”的过程中,你往往会感到豁然开朗,会感到一种收获满满、不虚此行的惬意。而面对你所临读的这个范本,你会有一种越“读”越想“读”的欲望,一种愉悦、一种轻松、一种“私淑”的陶醉。悠哉! 快哉!

(当然,这里必须要补充一句:若要充分表达原作的生动的气韵,最终还得靠我们的“管城子”将军啊!)

如此,我“临读”完毕千余字的《兰题杂存》,虽仅仅有16页(26x19cm),但耗时可不少!而其中收获我自知。愚以为,以硬笔的“临读”来替代“目读”,心用得多、笔墨用得少;翰不虚动,事半功倍!非常适合我这个笨人。但也许这又是愚人做傻事了——又当上苦行僧了吧?!

如实记于此并将硬笔“临读”的手稿附于后,博您一谑吧…… 

            庚子大雪前一日 记于古燕北郊容膝之室    牧雲瑞雯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局部: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白蕉《兰题杂存》欣赏(释文附后)链接:  http://www.360doc.cn/article/10423951_447689434.html

270【李瑞雯书法】临帖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八)————探硬笔“临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