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大字
——我与经石峪 风雨数十年
我之所以把这篇博文置顶,是为了使朋友们了解我书法的渊源和我所追求的风格及艺术元素,还有我习书所走过的路……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石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它囊括了篆、隶、行、草诸种笔意。自从1983年我得此帖,便一见钟情。之后,我曾三赴泰山经石峪观摩,深为其雄浑宽博的气势所震撼,内心总是莫名地产生着强烈的共鸣。缘此,30多年来我浸淫其中,对其“敲骨吸髓”,一发而不可收。为得其用笔之精髓,我去习篆、隶、行、草,以构其形,充其髓,丰其筋骨;不可谓不苦,只因爱之深切。反之,经石峪也影响着我的篆、隶、楷、行、草以及硬笔书法的气格。
总之,他滋养着我的书艺,也锤炼着我的心胸。
对于我的更多了解,请阅我博客中的如下博文:
14《关于我(一)》
24《关于我(二)》
26《关于我(三)》
57《关于我(四)——愿向天公再借200年》
这里贴出的是我癸巳秋日临写的一件作品。
说到临帖,这是任何一个接触书画的人所不可或缺的功课,但是该如何临帖却是有不少大相径庭的高论。更有些“高手”以临得不像的所谓“意临”而洋洋自得。
我总以为,你必须有能力把帖临得“像”,才能奢谈“意临”。而想临像,就不得不把原贴琢磨得更透;观察得更细;对原碑帖的用笔、结字、意蕴揣摩得更深刻。
老话说
“干什么像什么”。你要打陈氏太极,就必须刚柔相济,太柔了,那是杨氏;太刚了,那是长拳;要是“三步一蹿那么两呀两回头”(赵丽蓉句),那就是探戈了。哈哈!
所以,如果“意临”高手要是也能把原碑帖临“像”,那我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以吾之愚见,临帖是临帖,拿来用是拿来用。临帖,你不可改变别人;拿来用,尽可凭你的爱好去取舍啦。
http://s12/mw690/002kNaG5zy7Fn30jKLV9b&690
作品尺寸:180cm
X 86cm 字径:约20cm
款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被誉为大字鼻祖。那一个个擘窠大字,仿佛许多小和尚,身披袈裟,打坐在空山幽谷中的溪床上,静如秋水,谧若闲云。其径尺大字,结体平直宽博、不尚奇险,行笔不激不励,少有顿挫,一片萧散平和气象。余曾三赴泰山观摩,流连难舍。现择最具其独特风韻之字数个临写于此。李瑞雯
http://s7/mw690/002kNaG5zy7Fn3c2xKu56&690
这是我1986年在《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石》石屏上的留影。
因那时尚无栏杆圈围,故可与“小和尚”们亲密接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