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有痕‐‐攀枝花的爬车记忆

(2015-02-13 10:45:59)
标签:

杂谈

爬车

爬车岁月

攀枝花的记忆

分类: 在成都的生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到两鬓斑白时。个月前因办理退休的事回了一趟攀枝花,自一九八八年调到成都工作,已有二十七载,其间虽回去过两、三次,却也是来去匆匆。此次旧地重游,感慨万千。

       伴随着黎明的朦胧走下火车,眼前的金江火车站还是记忆中的老样子,变化不大。站前小广场上停满了载客的小客车,揽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http://s8/mw690/002kMqH5gy6Q2OtdnIXe7&690
      正在张望迷离之间,一位热情的司机把我拉上一辆开往矿务局的柳州五菱面包车。印象中的蜿蜒山路已被宽阔平直的高速公路取代。

     
http://s7/mw690/002kMqH5gy6Q2OGx1l4f6&690
      这段高速还没正式开通,小客车以 140公里的时速,穿越涵洞,跨过桥梁。

 

http://s6/mw690/002kMqH5gy6Q2QLptYN55&690
    过去金江火车站到矿务局需要两个多小时,今天只用了二十分钟,司机收了20元钱。天堑变通途,交通便捷了,老印象被新现实彻底颠覆。

 

http://s14/mw690/002kMqH5gy6Q2R2uaURfd&690
      之后的几天里,事情办得很顺利,接下来就有闲暇时间到以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

 

http://s14/mw690/002kMqH5gy6Q2OMR5xjbd&690
   攀枝花整座城市分为东、西城区和仁和区,大大小小的矿山、企事业单位散布在崇山峻岭之间。


http://s13/mw690/002kMqH5gy6Q328C3SI1c&690
       攀枝花的前身叫渡口市,是在被美帝、苏修和各国反动派围困的严峻国际形势下,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座重要的三线钢铁基地。为了让伟大领袖毛主席睡好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陆续到达攀枝花。

 

http://s13/mw690/002kMqH5gy6PWSzs8fq6c&690

      (老照片——四附五号信箱的老朋友高营鹏、车队的司机王山河和他心爱的解放牌汽车。)当时全市各单位对外一律保密,通信联络以信箱称谓。大体划分是:一号信箱是渡口市工业建设总指挥部,二号信箱是冶金建设指挥部,四号信箱是煤炭指挥部,六号信箱是电力建设指挥部,公交指挥部叫九号信箱,十号信箱是建工指挥部。还有十七号信箱是林业指挥部,运输公司过去叫二十号信箱,三十号信箱是矿山建设指挥部,三十四信箱则是东风钢铁公司即现在的攀钢等,还有辽宁、北京、河南、山东、安徽等支援渡口建设的五大车队。

 

http://s4/mw690/002kMqH5gy6PWKbTwhtf3&690
       西区沿江的吊桥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被拆掉回炉重新冶炼,还原成国家基本建设不可或缺的有用之材。取而代之的是四车道的法拉大桥。

 

http://s1/mw690/002kMqH5gy6PZY6eHWU20&690
       沿江到大宝鼎的那段公路依旧没变,不时看见外形新颖漂亮的大客车上下往返,接送大宝鼎矿到清香坪之间上下班通勤的职工。

 

http://s3/mw690/002kMqH5gy6PWLBa5uq92&690
       今天的矿工们住在清香坪的漂亮小区,

 

http://s1/mw690/002kMqH5gy6PWKGNFXq60&690

       周围环境不错,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http://s16/mw690/002kMqH5gy6Q00qBxp50f&690
        没想到清香坪还修建了这样一个规模不小的广场。


http://s8/mw690/002kMqH5gy6Q33BVs1197&690
      远处格里坪成片修建的矿务局职工居住小区

 

http://s15/mw690/002kMqH5gy6PWKqmBQi6e&690
       成都到丽江的高速公路巨龙般沿金沙江游过。令人惊叹的社会发展,环境变化,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

 

http://s4/mw690/002kMqH5gy6Q2SUJueLe3&690
      人们对搭车并不陌生,但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就未必知道爬车是怎么回事了。

      爬车的本质就是强行搭车。驾驶员与爬车人之间一般没有经济关联,属于未经允许的非恶意行为,与当今社会中的扒窃盗抢犯罪有着本质的不同。爬车是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交通条件下,具有普遍性的一种奇特社会现象,是当年渡口所独有的特色,也是那个年代许许多多人的共同经历。

      爬车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是,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渡口处于建市之初,公交系统基础薄弱,更没有私家车。职工们大都住在单位简陋的集体宿舍,有家的职工一般每星期回家一次。专用客车稀少,高箱板的解放牌卡车是接送职工上下班的通用交通工具。其它时间如果有人想回家或者办私事,就得想办法解决交通问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搭车方式,那就是爬车。

       经常爬车的人男性居多,大部分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当时渡口女性比例较少,青年女性更容易得到男司机的青睐,可以通过正常搭车到达目的地,一般不会轻易选择爬车。

       爬车首先要选好地形。坡陡坡长路窄、颠簸不平的坑洼地段是首选,平道要小心,下坡和弯道最忌讳。

       爬车目标的选择大多是货车,大部分是载重四吨的国产解放牌货车,也有意大利的菲亚特和斯柯达等其它早期进口的五到八吨货车。这些货车中,有拉沙子的,有拉煤的,有拉楼板的,也有拉木材的。

       比较好爬的车是烧汽油的解放牌,这种车的车身低、车速慢,上坡时像老牛。比较难爬的车是烧柴油的菲亚特和其它进口车。这些车的车身高,车速快,上坡时不减速,加油时冒出的阵阵黑烟又呛又脏,另人难以忍受。

       以原沿江矿地段为例,爬车人在开始行动前要准确判断货车的去向。猜对了,一次爬车就可以成功到达目的地,否则就要重新来过。有时判断失误,爬上车还没站稳,车子只开到沿江矿的煤仓就不走了,只好下车,再爬一段山路,在下一个大拐弯处重新寻找机会。从沿江到烂泥箐的三十多公里山路,有的时候甚至还要连续换爬几次车。

       从沿江到干坝塘的非标准简易柏油路是七十年代初由凉山民兵团修筑的。每到星期一,许多在大宝鼎矿上班的职工子弟要去上班,就选择在这里爬车。那时候沿江吊桥只能单向通行,是矿务局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吊桥到大宝鼎的路有一段270度的大拐弯,并且有大于30度的陡坡,经常有许多人在这里等候上山的爬车机会。

       那时候,沿江的吊桥边有两棵巨大的攀枝花树,枝繁叶茂。树大好乘凉,这里就成了观看爬车表演的自然观景台,有的时候看爬车就像看如今的动作电影,既惊险又刺激。

      有的时候车少人多,竞争激烈,同时有几个人争先恐后,跟在车后追。跑得快的已经抓住车后箱板上车,跑得慢的还在后面紧追不舍。已爬上车的人,还要帮助没上车的同伴;没有同伴的人,站在车前面的车架旁看热闹。有的人动作慢,用尽全力也追不上车;有的人爬车技术不过关,被甩得人仰马翻;即使是爬上了车的人,被狠心的司机踩个急刹车,触不及防,摔个狗抢屎嘴啃泥,弄得灰头土脸,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那也是常有的事。

      选好爬车的目标很重要,重车最理想。拉沙的车最好,不太脏,车速慢,是首选。拉原木和拉楼板的车虽然还算干净,车速也不快,但原木和楼板都太长,超过车厢,爬这种车有一定难度。拉煤的车一般是空车上山,车速快不好爬,车子又太脏,缺少其它选项的时候,也会爬拉煤车。上山的车大都是去拉煤的空车,车子又脏车速又快。有的爬车人边跑边问司机到哪里,这叫先礼后兵。司机对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予回答,只是脚踩油门加速,增加爬车的难度。

      司机们对爬车的现象是见惯不惊,防不胜防,也是无可奈何。许多时候,司机专心致志地开着车,不经意间看下后视镜,就会发现车厢上突然多了几个不敢惹的乘客。

      大部分司机能够体会到爬车人的难处,能够容忍这些爬车人不得已的胆大妄为,会保持匀速行驶。等爬车客要下车了,好心的司机还会停下来让他们下车。

      也有不那么通情达理的司机,遇到爬车客,恨不得把脚踩到油箱里,会把车开得飞快。再把车开出蛇型的轨迹,让爬车人抓不住车厢板,甩来甩去前仰后合站不稳。

      还有坑人的的司机等爬车人历尽千辛万苦上了车,还没喘过气来,走一小段路却把车停了下来。跳下车抽枝烟,上个厕所散散步,与爬车人玩起了太极,不走了。

      说到爬车技术,那可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技术活。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爬车成为人们在渡口必备的生活技能,许多人练就了爬车的绝技。有的人爬车技术炉火纯青,不但上坡时可以爬车,即使在普通的沙石路上也是上下自如。

       爬上坡车时,先要做好准备,快跑几步,跟上汽车的行驶节奏,然后双手抓住后车厢板,脚蹬车后底部的挂车钩,偏腿一跨飞身上车。上车后扶着车厢边板,慢慢靠近驾驶室后面的铁架抓稳。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也适用于爬车的过程。爬车人下车的时候一般不会与司机打招呼(打招呼也没人理),看看快到地方了,找个上坡或者坑洼路段,最好后面不要有车,即使有车也要在安全距离以外。下车时从后箱板蹬着挂车钩,双手抓住后箱板,双脚轻轻点地,感觉一下车的速度,再紧跟着车同步跑几步,然后松手快速离开公路。

       爬车时最好要有四、五个人结伙做伴,即使互不认识,也可作临时朋友,这样人多势众,形成合力,安全系数大大增加。既可以互相帮助壮胆,还可以对司机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如果司机不配合或者中途使坏,就可以联合起来给他点颜色,甚至用拳头解决问题。

       那个年代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相应的执法机构,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更是无从谈起。爬车时发生的擦、碰、摔伤等小伤小痛,一般都是自认倒霉,自己到医院看看了事,那时还是公费医疗。因爬车而发生致死的交通事故虽然凤毛麟角、很少发生,那也只能怪爬车人技术不精,没有人会为此负责,绝少有为此而产生交通经济纠纷。


http://s7/mw690/002kMqH5gy6Q36birjM56&690       那个年代,汽车司机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非常牛的工种。

 

http://s16/mw690/002kMqH5gy6PWRYDujR2f&690
       但司机本身又是个熟练工种,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老职工为子女找工作时,反而不会选择汽车司机这个职业。

 

http://s2/mw690/002kMqH5gy6Q35ce96V41&690
       至于为什么要爬车,一般有几种情况,职工子弟上班与住家的地方比较远,需要爬车;要去商店买东西,需要爬车;有时探亲回家也需要爬车;甚至星期天到大兴或巴关河赶集,(买鸡蛋、买菜)来回都要爬车。还有许多无厘头的因素,都成为人们爬车的理由。

 
http://s10/mw690/002kMqH5gy6Q35Al6iZ69&690
   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经济条件下,交通不便和交通工具的缺乏,爬车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http://s14/mw690/002kMqH5gy6PWL4pcIt8d&690
       如今攀枝花的交通早已今非昔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http://s15/mw690/002kMqH5gy6Q31O1gLA7e&690
      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日趋完善的城市公交系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http://s11/mw690/002kMqH5gy6QuvU6OQG7a&690
      日益普及的私家车,彻底改变了攀枝花的交通环境。

 

http://s5/mw690/002kMqH5gy6Q34GXF08b4&690
      遍布全市的各类超市和农贸集市,丰富的商品和农产品供应,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需要。

 

http://s2/mw690/002kMqH5gy6Q343o56p51&690
       法制观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爬车彻底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人们再也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爬车了。

http://s4/mw690/002kMqH5gy6PZYGwjOb53&690
       爬车这一特殊的搭车方式在攀枝花早已绝迹。作为一个特别的社会现象,在攀枝花发展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痕迹。残存的记忆,也正被人们慢慢的淡忘。犹如一滴水珠,夹裹在金沙江的滚滚洪流中,顺流而去,永不回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