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半"字人生
——我的教学手记
陈卫星
这两天正在讲授鲁迅的一篇小说《孔乙己》,因写作年代久远,学生阅读的兴致不高,读了一遍课文,学生感觉不明就里。这我知道,如今的学生们大多不喜欢鲁迅的文章,为此,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将这篇小说上的别具一格呢?
课堂上,看着学生迷茫的眼神,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红笔画出文中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标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或片段。然后就是全班展示交流,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后,我布置如下的任务:二读课文,思考完成:1.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理清文章内容: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写了孔乙己的哪些生活片段?以小标题的形式命名。有哪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挖掘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点出与孔乙己有关“半”字的句子细细品读;3.填写孔乙己的履历表: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爱好,特长,你印象最深的情节,结局,原因分析。4.作者是怎样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如此逼真?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说明。学生们兴致高昂的忙开了……
最有趣的是孔乙己的“半”字人生,学生品味后,我总结为:姓名半懂不懂,说话半懂不懂,身份半长衫半短衣,奋斗了半辈子,没捞到半个秀才,做事半途而废,分豆分一半留一半,被丁举人打了大半夜,结局半人半鬼
。这样一分析,学生乐了,这么有趣呀,孔乙己活的多纠结呀!他的悲惨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