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碑铭记事】汉寨河观音庙考

(2024-01-20 12:30:05)
分类: 碑铭纪事


汉寨河观音庙

王永襄

【碑铭记事】汉寨河观音庙考

汉寨河河东南陲的观音庙堂,具体建筑年代不详,但依据清代康熙 二十一年(1683古碑推算,距今应有400多年历史。此观音庙是早年汉寨河四周孙寨、陈寨、史沟、闫河、沈洼、乔寨等地村民的聚会祈福之所。

细研碑文可了解当时诸多社会、人文民居、经济、文化、乡风、民俗等诸多事宜。碑中记载,碑文撰文书丹皆为村中名士邑廪膳生员武紹汤

武紹汤社会身份为在荥阳县定期领取官府银两和粮食补贴之地方秀才,此人当为地方文人中之佼佼者,在乡里具有赫然名望。按汉寨河姓氏推论,武当为汉寨河下河村西垴武姓先祖,现已去世年届九旬武海琛老先生应为之后人,其子武二保也年已古稀

至于重修庙堂捐资乡人,碑记记载凿凿, 读来亲切有加,计有四村乡里十人之多。为缅念先祖,兹将现存碑中清晰无误之名讳详载于后。

其中具有一定身份之人有:信士孫五桂,介宾马和震,化主李根基,贡生王昌命,生员周进瑞、陈所悦、刘耀金、杨志纯,廪膳生员武紹汤;

其捐募银两、谷物、木材、柱石等一般村民有:刘杰,李文玉,王心龙,吕光彩,李文焕,王国政,史计海,史名道,史名盘,史佐周,史佐成,乔立志,任英,邢起林,陈得名,吕门罗氏,张士英,翟耀龙,吕兰,沈治国,陈栋,陈得发,王加奉,王抚民,乔门刘氏,孙还,王向任,姚志,刘光玉,崔立德,赵法孔,王希舜,李玉秀,王奇,陈得位,周彪,周彭,陈良法,陈杰,高文玉,马宏胤,王纯仁,李朋,谢名山,武法汤,周洪业,陈谐,陈加思,王尚太(泰)。碑文还记载有重修庙堂之木匠、泥水匠、铁匠、画匠、石匠、为工匠做炊之厨师,庙堂之住持、僧、徒等。

此碑文以行草中楷书法书丹,其书法技艺精湛,运笔如行云流水,春风中荡舟,意气风发,优美酣畅我欣赏过不少碑文,多以楷书、隶书行之,如此行草书丹,实为罕见。其碑文文理顺达,结构清晰,文笔优雅,叙事科学,简繁得当,取材得体而且情趣横生朗朗上口,读来俨然欣赏一纪实性抒情散文碑文开宗明义,先说重修庙堂缘由,“南有阿弥,金布园中,祈福之所”,年久颓唐,急需“修葺”;接着述说方位,“荥邑城南,有汉寨河村”,汉家寨东有观音堂;又描绘景色,抒情,左岵叠,前索川,真为(百姓)坛越祈福之接着述说重修经过,缘于灾火,庙宇颓唐神像无蔽,乡民引以为憾,孙寨乡绅孫五桂等目击而心伤,归而谋妇曰:观音堂庙颓然不蔽像,(动员乡里捐资重修)可乎?妇曰:诺。’”关于结局,碑文接着说:(妇)于是商之二三女(友)者,各捐己资,(感念乡里)共襄盛事,(顿时)一堂庙貌,焕然一新。

至于碑中史料,可领略当时民间质朴浓烈之乡土风情,使后人感悟出当时八方乡亲轰轰烈烈经办村中义事之火红场面,还可窥视出当时村中人文底蕴,真可谓乡里文人士绅倡义事,农工僧侣翁妪齐奋举。八方共襄盛事显赫时势,乐于捐将者也彰显社会乡威之烈烈轰轰民间盛景。 

順应民国时代发展,此观音庙于民国十七年(1928)改为汉寨河初级小学。从当时庙改校之“汉寨河初级小学成立记”碑文中可以得悉,当时也是四方乡人齐力共举,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协手襄办亦为乡里传世兴事至于庙改校以后之风貌,回忆起来,更是引人入胜。校舍座东面西,高高在上。门前是潺潺索河流水,顺一百二十几台阶拾阶而上,迎面是质朴汉代建筑风格双扇大门,门楣上镌刻端庄柳体“汉寨河初级小学校”字样。进门左右双向各各五七步台阶,绕过影壁、上到宽阔院内,迎门东方又上五七步台阶,是五大间红柱出刹、挑檐屋宇,门前两边各有200年古柏笼罩;院内南北两厢,各有五六间蓝砖黛瓦教室,梧桐、翠柏把整个院落装点得庄严、优雅,肃穆、温馨。那时老人们称其为“南学”,是村人寄希望于后代的神圣殿堂。的确是,汉寨上河、下河,孙寨、史沟、阎河,现代人中有科级、处级、厅级、省级、少将级以及总工程级别名望人物二十几人,都出自此优雅校园。这一片祖宗遗传建筑,诚然是汉寨河几代人的精神摇篮。

可叹的是,其小学校舍毁于1960年代楚楼水库淹没之后其房舍被人陆续拆走,就连几通纪录庙宇、学校建筑成立经过的古代碑铭,也被人推倒、打破,拉到家里当了跌门石、做了猪圈墙,而遗址也在后来的村人致富大潮中被粗暴地扫荡一空,今日前往,往昔壮观荡然无存。至今,乡里有识之人常常为此捱腕喟叹

此汉寨河观音庙堂、后来的初级小学,及其临近的寨垒、寨门、戏楼、庙院、魁星楼、天井院等诸多具有浑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古迹,如若能多有保存,其当前政府倡导的村舍古文化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则幸幸然者也啊!

 

   编者注

        1、邑,城市或县,此处指县,荥阳。

        2、生员,明清两代称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县学读书的人。生员有应乡试的资格,通称秀才。

         3、廪膳生员,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生员。

          4、信士,信仰佛教的男人。

           5、介宾,古代指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之间的人。

           6、化主,为寺庙赠奉银两财物的人。

           7、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传统社会公办学堂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

            8、住持僧,常住庙内专职主持僧事活动的男人。

            9、徒宗,常住庙内参与僧事活动的男人。

【碑铭记事】汉寨河观音庙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