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女娃】
风雨中的花朵 生活中的强者
——记荥阳二中一年级学生赵贵萍
王永襄
题记:人生在世,命运如云,千变万化,诡谲多舛。是认命?是屈服?还是拼争?有胆识、有见识的成年人何去何从自不必说,对于一个还在上小学、上初中的12岁的孩子来说就不能说不是一个人生的拐点了!小女孩,山里人,7岁的她正在上小学,家里的爷爷、奶奶年近古稀,妈妈外出打工,老人照顾着3岁的弟弟,可家里的顶梁柱爸爸骤然在煤矿事故中离别了家人!天塌了,怎么办?“初绽的花朵迎风雨,困苦中的孩子早当家”,这小女孩心理倔强地成熟,冷静面对现实,挑起了支撑家庭这块苍天的八百斤……她,就是荥阳二中七(7)班的12岁学生——赵贵萍。
听说赵贵萍的事迹 ,我忐忑不安、百思不解。一个山村小女孩,怎么这么成熟、这么坚强?孩子如何成就了这样的素养?经几番思索,我决定要见到她。
深秋的一天,驱车来到地处荥泽大道南段的荥阳二中驻地,校领导喊来七(7)班的班主任李丽芳,李老师又喊来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她,朴实着装,言行透视着稚气,大眼一瞟就是标准的山里女娃,但质朴的面庞充盈着凝重,眼间眉梢隐含着倔强。欣然的秋阳温蕴着她,隐隐的秋风吹动着她的头发,她,就像萧索大地上一株迎霜的雏菊,这孩子就叫赵贵萍。
倔强孩子不失志
赵贵萍,崔庙镇车场行政村草庙村民小组人,2002年12月出生,原在崔庙镇实验小学上学,今年8月考入荥阳市第二中学,是七(7)班学生。
赵贵萍的班主任李丽芳老师、教她数学的张艳辉老师首先表扬了她。她们说:“赵贵萍这孩子满脸稚气,但她心理上成熟的早。虽说孩子才入校两个多月,我们却看出来孩子的与众不同。”两位老师列出一二三,例数了孩子的好多优点。数学老师张艳辉说,这孩子知道主动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发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她语文的李丽芳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她说她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的点点滴滴都在她的心目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她说贵萍这孩子有心思、有见识、有作为、敢担当,是同龄孩子中难得的的好学生。李老师说,赵贵萍生活简朴,学习努力,赵贵萍妈妈没在家,爷爷奶奶都不怎么认识字,周六、周日了,老师布置孩子们在家默写生字,要求家长出题、监督、签名,赵贵萍就请同样在家过星期的同学代替家长的责任,一丝不苟完成家庭作业。赵贵萍在班级上担任“课间操评分员”,她尽职尽责,坚守岗位,每个课间操她都严格记录、细心归纳、如实公布,受到师生好评。
班主任李老师说到赵贵萍很有思想和她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独到见解时,还专门拿出她最近的一篇作文,题目是《中秋月色悔不醉》。仅从题目就可以推测出作者借助月色要表达的内心的“悲”、“悯”之痛。我细细观看,这是一篇不足300字的短小散文,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确切、抒发感慨有起有伏,引用古典得当,让我们成年人看了,此文的写法和意境的升华,都很难会意识到这出自一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之手。
此文分6小段,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时间载着流水匆匆而过,没有留下一丝值得我去珍惜的痕迹。或许是没有注意,让她从我的视线中滑过了吧。”此是引线,平心静气地把读者引入作者的伤感情愫之中。
第二段就敞开了作者内心想要倾诉的情感:“一种迷惘袭上心头,谁也无法带走,只能独自感受。我不知,为何有些人总害怕面对自己的过去,也许是我太一厢情愿了吧!他们也许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我自己也不敢说出为何总会回忆,即使是那些充满泪水和伤悲的事。”从此可以看出孩子心中难以名状的哀婉之情。
隔过第三段,第四段就这样写道:“往事如风,有谁能够真懂。任凭时光的摧残,总是抹不掉那点值得我怀念却又不想怀念的事。多少泪水与执着,我感到身边的一切都是扑朔迷离包括自己……”
抒发完自己的“痛”以后,第五段是借助古诗映照自己的真意:“面对这十五的月亮,一股秋意扑面而来,也许我觉得太迟了,已经是中秋了。去年的月亮也是这样,真是应了那句‘今人不见古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多么清丽的言语,多么深沉的幽思“怀古”之情!
最末一段引申到主题,也就是作者的生花之笔:“这样美的月色,这样美的月亮,我却无心欣赏,只留下一些感慨。同样的月色,同样的悔,同样的酒,同样的醉。只是醉后,谁又会陪?”
看到这里,笔者也潸然泪下了!短短的散文驻笔了,仅仅200多字的字里行间里融入了小小年纪的赵贵萍隐含的对父亲的多少思念啊!这就是赵贵萍的思想,这就是赵贵萍与一般孩子的不同之处。
突如其来天倾柱
要采访12岁的孩子,我真真有些不忍。缘于要为她写一篇文章,只有面对在苦难中苦熬的孩子,我这个爷字辈不得不强忍着悲悯之情询问孩子不堪回首的一切。在她几次抹泪的过程中,知道了赵贵萍家里的一些往事。
赵贵萍家住崔庙深山车厂村,她的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弟弟。山区普通农家虽不富裕,但爷爷、奶奶勤劳,爸爸在新密煤矿上打工,一家人也过得和睦、安乐,小小的赵贵萍上学、回家,也总是无忧无虑。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的来临总是毫无征兆,让人猝不及防。2009年正月三十,正当赵贵萍和家人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时,新密煤矿传来噩耗:她那在煤矿干活的45岁的父亲赵明义,因一场事故不幸遇难,永远离开了人世!当时赵贵萍才刚满7岁,这场突如其来的倾天大祸彻底打乱了一家人原本贫困却也其乐融融的平静生活,更让赵贵萍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
年近古稀的爷爷、奶奶失去了儿子,辛劳的妈妈失去了丈夫,7岁的贵萍和3岁的弟弟永远失去了父亲,幼小的孩子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不幸。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苦难,年幼的小贵萍没有退缩,她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支撑家庭的八百斤,并在刻苦中求学,在艰辛中自立,在风雨中自强。小小的贵萍在小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但总有一颗是爸爸。我多么希望那颗星能够掉下来,永远陪在我身边……”这就是孩子的心声,这种意念也在激励和鼓励、鞭策着孩子坚韧地提前步入了颠簸和搏击的人生。
理家要挑八百斤
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尽情享受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然而,对于赵贵萍来说,她却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
坐在我对面的孩子,腼腆之中带有成熟,稚嫩之中带有凝重。
她说:“爸爸去世了,妈妈要外出打工养家,爷爷、奶奶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还要照顾七八岁的弟弟上学,我就应该为老人分忧,替家里多办一些事情……”孩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人生不幸三件事,“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妇)、少年丧父”,这突如其来的不幸令赵家一家人度日如年。贵萍的爷爷赵云禄2009年67岁,本来就腿脚残疾,活动不便,儿子去世使他伤悲过度,视力极度下降,几乎达到失明的程度;身体虚弱的老伴悲痛难忍,又突然患病开刀手术,家里犹如雪上加霜,这就更加加重了年幼的小贵萍的思绪。当时年仅7岁的她,从表面看,她和同龄的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在校是爱说爱笑,活泼快乐。可是,又有谁知道,她能够做到这样是多么的不易呀!
爷爷住医院治病、奶奶动手术住医院,除了大人照护,懂事的贵萍也挤出时间到病床前给爷爷、奶奶端吃端喝,给奶奶擦洗身体。老人回家了,贵萍周五离校,总是放学以后跑着回到家里,挤出时间给爷爷、奶奶洗衣做饭。吃了晚饭,还要照顾弟弟书写作业。周六、周日要忙活两天,为家人洗洗涮涮。周日临走,总要到附近的水塘里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临走还要交待爷爷洗好的衣服在哪里放着,让爷爷及时换洗。
在校是个好学生
面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困苦,赵贵萍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老师和同学,她是学校的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的好伙伴。
赵贵萍是刚刚考入荥阳二中的中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她,我们又匆匆来到她的母校——地处万山脚下的崔庙镇实验小学——他在这里上了6年小学啊!
学校的校长禹进国、赵贵萍六年级的班主任卢海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一听说要了解赵贵萍,都如数家珍般地述说了孩子的一些事情。禹校长说:“我和贵萍都是车厂村人,我熟悉她的爷爷、奶奶,老人家都是质朴、实诚的庄稼人,对后人有很好的家教。老人家的儿子赵明义遇难后,他们的孙女贵萍不畏苦难,坚持学习、从小理家,村人都赞不绝口。”赵贵萍的班主任老师卢海霞述说的更加具体。她说,赵贵萍自从上小学高年级以后,也就是她的爸爸去世以后这几年,孩子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坚定自己的学习志向,从不落于初后。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几门主要课程都是90分以上,5年级及以后她的学习在全班54人中都是第一名,学校170人中的前十名;在今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中,赵贵萍名列全校第一。她是6年级的班长、中队长,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在学校的“修身行善,明理守法”活动演讲比赛中获奖,她的演讲稿被多个网站转发,这显示了孩子的素质和教养,也为学校争了光。卢海霞老师说:“赵贵萍同学表现好是一贯的,从小学初年级开始就显得出类拔萃。哪个同学习题不会了,她一遍遍地教,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有同学的写字笔坏了,她就悄悄地把自己的笔递过去;那个同学作业本忘带了,她就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新本子送过去;他当班长以后,要是哪个同学成绩退步了,她就主动和那个同学谈心。她人小心大,当得知南方受冰冻灾害及及汶川大地震时,她毫不犹豫地跑回家去,收拾好家中闲置的衣服,洗净捐献出来,她还省吃俭用,向地震灾区捐献了自己积蓄已久的50元钱。
爷爷的好帮手
到崔庙采访,我们还探访了赵贵萍的爷爷、奶奶。地处车厂村的农户搬迁了,我们循迹来到徐老庄他们租赁的新家。在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老人家告诉我们,孩子去世了,媳妇外出打工,8岁的孙孙正上小学住校,懂事的孙女贵萍到县城上中学,家里就只有老两口了。
一提起孙女贵萍,73岁的赵云禄老人说:“谁说女儿不如男啊?俺的贵萍就是俺老两口的指望,就是俺家的‘顶梁柱’。那几年俺老两口轮着住医院,都是贵萍跑前跑后的,端水、端饭、擦身、洗涮都是孩子。现在贵萍进城上学了,每到星期五下午学假回来,一进家门就是干这干那,在她的眼里总是有活要干。”老人说,贵萍只比弟弟大4岁,可她总像个小大人。爷爷每周给贵萍3元零花钱,但她总舍不得自己花,只是到小商店里买点好吃的,带回家来给弟弟。
老人还说,现在时代太好了,知道俺家困难,崔庙学校的校长、老师逢年过节还来俺家看看,市里汽车修配厂的经理李志军还接济孩子上学,建业超市的经理张建德还给孩子买了个电脑。贵萍星期六、星期日在家,白天干完家务,晚上还把电脑打开,他们爷孙4个人坐在电脑前,贵萍人小机灵,把电脑调试到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上,让爷爷、奶奶过一次“戏瘾”。说到此处,两位老人的疲惫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采访结束了,面对赵贵萍家里的窘境,回忆赵贵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强,还有她那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的照顾爷爷、奶奶和8岁小弟弟的重担,更有她在学校里超人的表现和学业,让我看到了新一代人的希望。在逆境中立志,在苦难中自强,与同龄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相比,赵贵萍的童年显然是苍白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无比强大,她就像巨石下倔强的一朵山花,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努力地生长着,以不屈的姿态,在社会的帮扶下生长着、绽放着。
行文之末,笔者想说的是,孩子啊,希冀你在今后的生活中永远做一个真正的强者!父亲逝去后你不让伤痛成为背负的重担,始终向生活绽放出最美的笑脸,你把伤痛留给自己,把温暖和快乐带给了亲人,我们的社会在你的前方也一定会为你展现出最为美妙的前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