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迷津话人生
王永襄
杨国干先生荥阳人,少小家庭贫寒,上世纪50年代参加革命工作,曾任荥阳县委通讯组组长,贾峪镇党委书记,后回县在县委做领导工作多年,20世纪末在荥阳县政协常务副主席任上退休。十多年来,国干先生退而不休,赋闲不闲,居斗室而雄观天下,忆往昔而指点沧桑。我欣喜地知道他几个月来寝食不安,挑灯夜战,一部百多万字漫话人生的章回文集《品味人生》即将付梓,我实实地激动不已。我高兴地应邀勘校文字,伏案细阅,先读为快,每每看到精美之处,往往地令我击节不已!临末,又承蒙高抬,嘱我写《跋》。重任在肩,使命难却。为如同手足兄长写文,余虽思如泉涌,但也需细细思忖,悠悠推敲,当然的,我也喜不自胜。
年过古稀之人,永葆思绪青春,笔耕从无间断,我是打心底里分外尊崇的啊!20数年来,国干兄在繁杂的公务之余,总总地激扬文字,以此弘扬文化,承继传统,歌颂故地,吟诵时代,寄情山水,品味生活,和谐社会,鞭策自己,启迪他人。这是何等精神?这是“春蚕不老”“丝无尽”的精神!这是“蜡炬永红”“泪不干”的精神!这是一位革命老者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品味此等人格,只要良知发现,谁人能不肃然起敬啊!
“风采年华酬壮志,美文华章等齐身”。在我的书屋斗室,侧身书架,盈盈于目的,便是他几十个春秋里出版的累累佳作:山水散文集《荥阳游记》,古体诗词集《诗心人生》,现代诗歌集《杨国干新诗选》,古体诗词集《雪中红梅》,还有他在好多报章、刊物上发表的美诗、美文等等,等等。瞩目群书,细细思忖,不由地使我回想起国干兄过往的一些往事。
我们初识,是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我1960年参加工作,大概是1962年春末,一次在县委礼堂听下乡干部工作报告,一位仪表堂堂的30岁左右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下乡工作、劳动情况,精彩段子不时激发得人们热烈鼓掌。人,风华正茂;话,情趣连篇。一问,是县粮食局的干部杨国干;以后,他调县委通讯组工作,《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常见他的大名,而且我们同在县委伙上就餐,人是一天天熟了,他温文尔雅、亲和待人、激情工作的风度也在我的记忆中扎下了根。1968年深秋,我从郑州大学毕业,回县到县委宣传部报到是他接待了我,那时他谆谆善诱、老大哥般的嘱托我至今盈盈于耳;1986年他调贾峪乡任党委书记,我在城关镇党委工作,以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名义来到贾峪乡检查,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再以后,他又回县任职,不论是在县委还是政协,我们几个文学爱好者总总在县委竹竿院聚会切磋,人们戏称荥阳“竹园文君子”……一切一切往事,都记载着我们的友谊,更记述着他热情待人、谦虚切磋、执著追求的种种美德。综上所述,在2000年文友聚会时我赠他一首诗:
抚今追昔忆当年,县委礼堂心坦然。
不忘郑大出校日,更有贾峪宴席间。
最是佩服索城事,还有政协运筹年。
世间总有真情在,竹林人杰心相连。
后来国干兄还把这首诗选入他的《雪中红梅》之中,让我对往事好好思索了一番。
几十年来,由于他的为人,我们几个文友对国干兄是尊崇有加的。特别是他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学得好的,他的几十年仕途生涯即可佐证;还更有“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践行得好的。他以往的几部著述,显示了他的学识和情操;更有他即将付梓的这部《品味人生》文集,也从人生宏观上的追求和学养方面窥见出了他的思绪和精神内涵。
国干兄的文集《品味人生》凡《人生》、《修身》、《处事》、《劝诫》和《家教》5个栏目,计65篇,洋洋200多万字,篇篇题目押韵、对仗,仅从每篇题目的推敲斟酌,即可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文化”,“悠然看待人生,勇于拼搏奉献”,“以德至上为人,淡泊名利处事”,“寒梅立雪潇洒,白鹤排空优雅”,“人生有缘相会,重在知己贴心”,“石榴裙下风流,伤风败俗丢丑”,“感恩涌泉相报,孝行春风化雨”,等等,都以不俗的言语、铿锵的节奏、明晰的论理给人以震颤和启迪。
细品文章,篇篇都是“劝人篇”、“启迪篇”。究其劝诫品类,或谆谆善诱,或推心置腹,或促膝相论,或言教意传,或谈古论今,或街谈巷议,或寻章摘句,或引经据典,或幽默风趣,或正襟危坐,或痴心教诲,或精心指点,或旁敲侧击,或振聋发聩,或暴风骤雨,或附耳小议,或正目以对,或横目以指,或述说故事,或启发指教,等等,等等,都说得合理合法,入情入理,贴切精当,赤诚相见。文章里有指点迷津之意,文章里有点石为金之味。优雅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内容,雅俗共赏的文法,老少皆宜的哲理,这一切,无不标示着作者清雅、典贵、淡泊、宁静、真挚、和顺的人性美、人情美。与人为善,以邻为伴,真情相交,共处和谐,这就是这部书的主旨,我以为。
话说到此处,猛然间使我回想起元朝仁宗延佑年间生人张可久,他在朝为官,冷静处事,拜当时的著名杂剧家马致远为师。二人情趣相投,常有诗词、散曲相酬。这一年,两人相聚议论起时政官员的一些弊病,马老先生先作散曲一首;随后,张可久也奉酬散曲一章,词曰: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莫把穷通较。
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散曲中述说了世间豪杰的多大英气和做为,但该公胸怀窄狭,鄙视凡人,倒过来呢?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龙父龙爷,都要赤诚对人,和谐处事。山不转水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太阳不是光从你家门头过,一旦自己失言、失策、失足,平时你看不惯的所谓“俗人”、“凡人”、“小人”、“闲人”,也许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这也是我常常和国干兄议论的话题,并且以此为勉的。
我拜读国干兄大作《品味人生》,又对张可久的散曲更深层次心领神会了个中味道,但国干兄之大作,则是从另一个侧面良苦地劝人而已。余之浅见,应不为谬也。
是以为《跋》。
2008年10月9日,写于索城河阳观云楼书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