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讲课大纲 ABA基本原理
(2012-11-28 22:00:10)
标签:
孤独症自闭症aba讲课特殊教育教育 |
分类: 自闭症知识 |
(ABA基本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相当多,考虑到听众为前线老师和家长,因此在此课中只选择了与前线教学和家庭教育相关的概念,并尽量简化,以求老师和家长能明白并致用。所有大纲内容均参考自《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Cooper, J., Heron, T. & Heward, W. (2007). Merrill: Columbus, Ohio, Second Edition)
一.ABC原理
Antecedent
前事刺激行为发生,行为发生产生后果,后果又影响该行为未来在类似前事刺激下发生的频率。
二.ABC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术语解释:
事前Antecedent,在教学应用中又称为区辩刺激discriminative stimulus,用符号表示为 SD, 行为Behavior,又称反应 Response,用符号表示为R,后果Consequence,用符号表示为 SR
SD |
R |
SR |
指令、问题或展现给学生的相关材料 |
学生对SD的反应 |
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反应(R的后果) |
1.前事与行为
2.后果与行为
a) 后果只影响未来行为:一个行为的后果影响相似行为在未来相似前事情况下的发生频率。
b) 立即的后果有最大效用:行为对立即发生于之后、或在反应后几秒钟之内的后果作用最为敏感。
c) 后果对行为有选择的效果:可以通过操作后果来改变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两种操作型策略:强化与惩罚
三.强化
强化:增加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
未来行为发生频率 |
正强化 |
负强化 |
正惩罚 |
负惩罚 |
1. 正强化:行为之后立即呈现某一刺激,在未来的类似情境中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2. 负强化:行为之后某一刺激随之移除或终止,使未来的类似情境中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
注意:负强化 ≠ 惩罚
讲课过程中一位家长举了个非常好的负强化的例子。她的孩子以前被蚊子咬了,妈妈就拿药给他搽,搽完了孩子感觉不再那么痛痒了,以后只要有蚊子咬,或有别的小伤口,他就要求搽那瓶药(即孩子搽药的行为被不那么痛痒的后果强化了,因此在相似刺激--痛痒的情况下,该搽药行为的频率增加了)。
四.惩罚
惩罚的结果是减少该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行为分析师视惩罚为备用技术,非必要才使用的技能,即在其他介入策略都失效的情况下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