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维基百科)

(2011-08-25 20:54: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奥林匹克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72年夏季奥运会会徽
主办城市 德国慕尼黑
参赛国家及地区 121
参赛运动员 7,170
男:6,075 / 女:1,059
比赛项目 195(23项运动)
开幕典礼 1972年8月26日
闭幕典礼 1972年9月6日
正式宣布开幕 德国联邦总统古斯塔夫·海涅曼
运动员代表宣誓 海蒂·许勒尔(田径)
裁判员代表宣誓 海因茨·波莱(马术)
奥运圣火点燃 君特·赞恩(田径)
主体育场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第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2年8月26日9月6日德国慕尼黑设计独特的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

目录

 [隐藏]

[编辑]背景

慕尼黑于1966年7月击败美国底特律西班牙马德里加拿大蒙特利尔取得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主办权。

[编辑]项目更改

  • 52年没有见的射箭比赛重新加入奥运会。
  • 36年没有见的男子手球重新加入奥运会。

[编辑]焦点

  • 11名以色列奥运会代表团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杀害,史称“慕尼黑惨案”。
  • 第一次裁判员宣誓。
  • 美国游泳运动员马克·施皮茨(Mark Andrew Spitz)拿下7枚金牌,打破7个世界纪录。
  • 16岁的德国跳高运动员乌尔里克·迈法特‎(Ulrike Meyfarth)获得金牌,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个人项目金牌获得者。12年之后她又获得一枚金牌,成为年纪最大的跳高冠军。
  • 这是第一届有吉祥物的奥运会:Waldi the dachshund。
  • 这是第一届为各个体育项目设计并使用象形符号的奥运会,设计者是乌尔姆造型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的创始人奥托·艾舍(Otl Aicher)。
  • 因中华民国于1971年退出联合国,逐渐失去大部份邦交国及国际组织会籍。这届为最后一次成功以中华民国国号及国旗国歌参加奥运(1976年因加拿大禁止使用中华民国国旗国号而退出当年度奥运会),直到1984年以中华台北名义重返奥运会。

[编辑]比赛项目

[编辑]表演项目

[编辑]参赛国家及地区

参加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国家及地区

[编辑]奖牌榜

排名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国家/地区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金牌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银牌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铜牌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总数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Soviet_Union_(1955-1980).svg/22px-Flag_of_the_Soviet_Union_(1955-1980).svg.png 苏联 (URS-1955) 50 27 22 99
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美国 (USA) 33 31 30 94
3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Flag_of_East_Germany.svg/22px-Flag_of_East_Germany.svg.png 东德 (GDR) 20 23 23 66
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2px-Flag_of_Germany.svg.png 西德 (FRG) 13 11 16 40
5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e/Flag_of_Japan.svg/22px-Flag_of_Japan.svg.png 日本 (JPN) 13 8 8 29
6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9/Flag_of_Australia.svg/22px-Flag_of_Australia.svg.png 澳大利亚 (AUS) 8 7 2 17
7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2/Flag_of_Poland.svg/22px-Flag_of_Poland.svg.png 波兰 (POL) 7 5 9 21
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1/Flag_of_Hungary.svg/22px-Flag_of_Hungary.svg.png 匈牙利 (HUN) 6 13 16 35
9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a/Flag_of_Bulgaria.svg/22px-Flag_of_Bulgaria.svg.png 保加利亚 (BUL) 6 10 5 21
10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3/Flag_of_Italy.svg/22px-Flag_of_Italy.svg.png 意大利 (ITA) 5 3 10 18

[编辑]闭幕式

[编辑]外部连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