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雄浑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

标签:
李白《上阳台帖》文化 |
分类: 书画讲坛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获“诗仙”雅称。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该帖用笔纵放自如,雄浑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全贴参差跌宕,顾盼有情,令人遐想。
http://p3.pstatp.com/large/6ed30004d0a264b9ef8b
http://p3.pstatp.com/large/6ed50003f60b8265d5fa
《上阳台帖》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
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宋代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上阳台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