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里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畸人?

(2017-07-11 07:29:12)
标签:

红楼梦

妙玉

文化

分类: 品读红楼

《红楼梦》里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畸人?

                             文/姜卫华

《红楼梦》里描写妙玉这个人物形象时,曹雪芹采用惜墨如金的写作手法,使妙玉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达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文学效果。

http://p3.pstatp.com/large/2eba00005d284e4e738b

妙玉本是苏州人,因为自幼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小尼姑是带发修行,遁入空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在一群青春活泼的少女中,忽然来了位尼姑,好像金鸡独立,挺吸引人的。修行之人不入荒山古刹,却被带到繁华富贵之都。因此,妙玉成了大观园里最扎眼的小女子。

为何要描写妙玉对喝茶有讲究?少与多是相辅相成的,少是多的基础,多是少的目标。多只有浓缩在少中,才能集中、突出主题,具有鲜明的典型性。《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是妙玉正传,在这一回中,妙玉显示了她高雅的生活品位,虽涉及她的全文仅1500字左右,但已使她那孤傲怪诞、极端洁癖的性格一览无遗。她藏有宝玉家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用梅花上收的雪烹茶,可见其家虽败而财富犹存,其人虽飘零而尊贵气度不减。看,妙玉喝碗茶也要那么讲究,让人感到有点可笑:都沦落到寄人篱下的地步了,还附什么风雅?

http://p3.pstatp.com/large/2c3e00028eb7959109ea

古有“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之说。茶是什么?茶是爱情的象征。《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一语道破茶与爱情婚姻的关系。为《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起到了抛砖引玉的铺垫作用。

在妙玉清冷孤傲的外表下,总让人感觉她内心深处潜藏着一股炽热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曹雪芹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遁入了空门,她还是将文人雅士的那一套带到了佛门净土。当然,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人物描写都提倡少,应从作品的内容与表达主题的需要出发,需要少时,则要惜墨如金。需要多时,可以用墨如泼。

http://p1.pstatp.com/large/2c470004647bcaf24cf5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妙玉的才情比黛湘可谓棋高一着,黛玉湘云两人月夜联诗,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时,早已在山石后听了很久的妙玉转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原来,妙玉这一晚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听到了她们的联诗。她认为“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

从妙玉评黛湘二人的诗是“太悲凉”“过于颓败凄楚”,并以自己的续诗把它“翻转过来”的情形来看,妙玉的才情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都是不容置疑的。她续了诗并评论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一句“闺阁面目”,可见她还是把自己当成闺阁中人来看待。妙玉在苏州修行时的居所叫“蟠香寺”,与“栊翠庵”相比较,一个含着香,一个带着色。看来妙玉内心的炽热靠那一套尼姑服遮掩不了的,她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可谓是佛门中“云空未必空”的情尼。

http://p1.pstatp.com/large/2eba00005d271072304a

妙玉以“槛内人”、“畸人”自称,并非自我标榜,故作清高,而是用以明志,自我勉励。据她的好友邢岫烟所说,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称为“畸人”。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公子哥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所有这些描写都是作者为以后的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多与少要服从于作品的总体构思,服从于人物塑造的整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少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多既是必要的,又是丰富的,既不琐碎,又不累赘。从而取得以少胜多,以多见厚的文学效果。

妙玉既想保留自己的闺阁面目,又摆脱不了和青灯古佛作伴的女尼身份;既蔑视权贵,又不得不依附于权贵;本不是个“四大皆空”的遁世者,又不得不羁留于佛门;既自命不凡,又无法逃脱供贵族“玩赏”的命运;既渴望爱情,又冲破不了身份的限制。这种处境造成了妙玉的拧巴状态,其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句判词放在妙玉身上也挺适合,除了出身高贵外,她在贾府中的处境和晴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http://p1.pstatp.com/large/2c440002bb22931f21f4

妙玉这样一个女子兴许并不可爱,因为她棱角太多,容易刺伤人。可是,却让人心生敬意,因为,她保留了那个真实的自我。不管生活沦落到什么境地,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梦想的资格,你说是吗?

曹雪芹说她本是一块无暇美玉,却不幸堕入泥淖之中。因此,曹公给妙玉下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推荐阅读: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厉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