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同胸有成竹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宋代画家文同胸有成竹发牢骚:要把粉丝送来的绢帛拿去做袜子
宋代画墨竹专家首推文同。粉丝苏轼说他画竹之先,已有成竹在胸了。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http://p3.pstatp.com/large/2c45000252d8a18838cd
文同画作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钻来钻去。三伏天,他照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有一回,天空刮起了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奔去。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http://p3.pstatp.com/large/2c46000228ebdb30752d
http://p1.pstatp.com/large/2c3c000268c4767c2f6f
局部放大图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的形状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变化。在阳光下和在月光下,竹子明暗变化。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文同十分爱竹,他的住宅周围广栽竹木,居室命为“墨君堂”、“竹坞”。他观察了竹子各个生长时期的特性后,说:“竹子从笋开始,才几寸到高达十余尺,始终是一个整体。我们画竹如没有成竹在胸,一节节,一片片的描,就画不出生动的竹子来。”胸中有“竹”的形象,下笔方如有神,此谓胸有成竹也!
http://p3.pstatp.com/large/2c380002292fa552be6d
他画竹的名声越来越大,求他画竹的粉丝也就愈来愈多,他应接不暇,于是在家中发牢骚说,要把这些粉丝送来的绢帛拿去做袜子穿。
文同画的竹叶以墨的深浅分背和面,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后来,元代的李衍、吴镇都学他,形成赫赫有名的“文湖州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