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女青年林黛玉超逸的灵性之美

(2017-04-04 15:06:34)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文化

分类: 品读红楼
         文艺女青年林黛玉超逸的灵性之美

                              文丨姜卫华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出场是从离别开始,人们习惯叫她“林妹妹”。那一年,六岁的林妹妹洒泪拜别父亲后,乘船去投奔从未谋面的外祖母。恰是正月初六,白雪皑皑,小小年纪的她独立船头,任一叶孤舟载着她,驶向那不可知的未来。

http://p9.pstatp.com/large/1af00000b0e3ef26de36

她这一别,就是永远。故乡成了她再也回不去的地方,骨肉亲情只能在回忆中重温。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中,事实上,林黛玉只是个客居在金陵的异乡人。十二钗之中的薛宝钗、史湘云都属于贾府的外来者,但宝钗本有母兄依傍,湘云原是客人身份,只有林黛玉一人,非主非客,被打上了“异乡人”的尴尬烙印。因此,她的思乡之情特别浓重,莫名的伤悲总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侵袭着她。

初入贾府,作为客居者的她,就敏感地察觉到这里和她以往的家不一样。书中有一段写道:寂然饭毕,各有小丫环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曹雪芹虽一笔闲闲写过,但可以想象到,作为一个外来者,小小年纪的黛玉初进贾府时,肯定会有一段难熬的磨合期。当然,“不合家中之式”,不仅仅是生活习惯,也包括贾府人的态度。当年在父母身边如珠似宝,爱逾性命。但在贾府,真心疼爱她的可能就只有贾母和宝玉了。两个舅舅不拿她当回事,对千里迢迢前来投奔的外甥女也不愿一见,何等的冷酷无情!甚至连有些下人也跟着势利起来,像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最后一支才送到她门上。

http://p1.pstatp.com/large/1af4000219aca5299841

正是因为尝尽了人情冷暖,金陵这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她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终其一生,黛玉都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江南情结,从她的居住地、诗词等各方面不难看出来。

她所住的潇湘馆却别有一番幽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正是潇湘馆。贾母众人先到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翠竹、苍苔确系江南所有之物,在北方并不常见,正合了黛玉“从南边来的”身份。

《红楼梦》中最动人的诗篇皆出于林黛玉之手,葬花词,海棠诗,桃花行,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柳絮词,读这些诗,我们能感觉到林妹妹心灵的悸颤,其灵魂在燃烧。

http://p1.pstatp.com/large/1af50000beafa51a0e25

她最拿得出手的诗作是《葬花吟》,而她所葬的花,正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桃花。所谓物离乡贵,大凡流离在外的人,对故乡的风物总有着种特殊的眷恋,桃花触发了黛玉的诗情悲思,她为无处埋身的桃花而悲泣,这里面何尝没有一份感同身受的漂泊感呢?

林黛玉的诗人气质不仅表现在作诗上,更表现在她诗化的生活中,在大观园中,她就是一个诗意的存在。她所住的潇湘馆,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是“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她闲暇不是去找姐妹们串门,而是静静地在芭蕉影中教鹦鹉读自己的葬花诗。《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当宝钗把哥哥从江南带来的家常应用之物一一分给大观园内众姐妹时,黛玉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乡愁窥见一斑。

一直到死,林黛玉最后嘱托紫鹃的话,仍然是回家:“我在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从离乡的那一刻起,她便在不断地追寻着回乡之路。而只有等到灵魂寂灭那一天,她才有机会回到最初离开的那个地方,永远融于一体,仿佛从来不曾分开过。

千百年来,关于黛玉美还是宝钗美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我想,她们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宝钗自然鲜妍妩媚,黛玉却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黛玉从姑苏回来后,满身缟素,曹雪芹借宝玉之口来品说:“妹妹出落得越发超逸了。”超逸二字,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黛玉的灵性之美。

http://p3.pstatp.com/large/1af40002192ce5a248d4

曹雪芹完全将黛玉的美诗化了。书中其他女性的美都是很具象的,比如说宝钗就是“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而林妹妹出场时,没有描写她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而是形容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比较起来,黛玉的外形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
      推荐阅读:袭人偷食禁果之后为何成了出气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