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知音文化 |
分类: 品读红楼 |
贾宝玉为何把林黛玉当作知音?
人生难得一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曹雪芹在刻画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时,采用了一见钟情的描写手法。在《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曹雪芹先生对贾宝玉的总体评价,后人有《西江月》二词,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又曰:“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裦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最引人注目的两句:“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不肖”和“无能”恰恰是作者为以后写宝黛两人的共同价值趋向留下了伏笔。
所谓不肖,大多是指后人背离了父辈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宝玉的不肖之路,要追溯到他周岁的时候,家中长辈隆重地为他安排了一次抓周,殊不知这小屁孩不抓纸笔不抓官印,偏偏去抓了盒胭脂。
自此,他的父亲贾政就认定宝玉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宝玉整日夹在姐妹群中厮混,不爱读书,却爱吃姑娘嘴上的胭脂,从未将功名利禄、人情世故放在心上。我行我素,犹如一个浪荡公子。棍棒教育也难以奏效,恨铁不成钢成了贾政的心病。
读《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宝玉“男生女养”的童年,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黛玉“女生男养”的童年。《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这一段经历,让黛玉和诗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宝玉和黛玉,一个本是男儿身却有点脂粉气,一个本是女儿家却浑身书卷气。性情相近,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非主流的气质,因此,两个另类的人,投缘是自然不过了。
何为沟通?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因此,有共同语言的人就比较好沟通。《红楼梦》里宝黛两人的相遇,那一刻,他们就找到了沟通的对象。
现代人倾向于把他们当成封建叛逆者来歌颂,其实叛逆者往往都是孤独的,如果遇到价值观相同的人,就会感到弥足珍贵。当宝钗湘云都一古脑儿地来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大道时,只有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帐话”,可见,林黛玉对“仕途经济”并不看好,宝玉呢?认为林黛玉是自己的支持者,对脾气。所以,他把黛玉当成了知音。
贾宝玉这个博爱的公子哥,曾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曾对着姐姐丰美的手臂流口水,曾闹着让云妹妹帮他梳辫子。在此之前,他遇到了爱,也遇到了性,那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他终于遇到了林黛玉这位善解人意的知音妹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