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沈曾植中国大儒天阉草书著称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天阉大儒沈曾植夫人70岁还是处女
沈曾植,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光绪六年进士,历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被誉称为“中国大儒”。
光绪二十一年,沈曾植与康有为等开强学会于京师,主张维新。曾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院。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早年通汉宋儒学、文字音韵,中年治刑律,治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并研究佛学。又究心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欧。余事为诗,郑孝胥、陈衍推他为“同光体之魁杰”,诗篇有《病僧行》、《鬻医篇》、《秋斋杂诗八首》等。清朝灭亡后,寓居上海。
沈曾植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由帖入碑,结体险峻,用笔生辣,生拙高古,奇趣横生。
他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写成三联。甲联书于五尺白冷金笺上:“石室竹卷长三尺,山阴草迹编千文。”有陈散原、冯梦华、吴昌硕等39人题跋。乙联写在五尺宣纸上:“岑碣熊铭入甄选,金沙锈断肋薪纰。”题跋者有马一浮等16人。
沈曾植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都受到了沈书的影响。
但沈曾植却有难言之隐的生理缺憾,即“天阉”,而不能行人道。郑孝胥曾和他开玩笑,说:“沈老呀,严又陵是天演派的哲学家,而你可称为天阉派的博学家了。”他也不以为然,而是宽厚地笑了笑。
他的夫人到了70岁居然还是个老处女。
郑孝胥问他:“七十年中,你怎么过来的?”沈曾植却微笑着说:“佛教中所说的忉利天的人,不也是相为拥抱,即为究竟吗?”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沈曾植的书法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称“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