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子人生格言周游列国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孔子周游值得品味的人生格言
孔子,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带着十多个弟子,花了十四年的工夫,通过周游列国,丰富人生阅历。
从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来看,孔子当时周游的地方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
在旅途中,孔子把周围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老师,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总结和悟出一些道理。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定力。孔子及其弟子面对不同的人群,接触百态的人性,了解各地的民俗,天地万物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让孔子郁闷的事还真不少。在卫国,孔子本想通过卫灵公的宠姬南子得到卫灵公的信任,结果卫灵公邀孔子出游,自己与南子同车,让孔子跟在后面的车上,气得孔子说:“我没见过如此好色不好德的人。”在郑国,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独自等在城门口,郑人向子贡形容孔子说,“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在当时也算名人,但他却被人误作坏人给围了起来;在宋国,宋人把大树砍倒以示驱赶;在陈国,甚至好几天断了粮。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能从水的源源不断,看到一股进取精神;仁者则能从山的岿然屹立,看到坚定的品格。山水本是无情之物,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从中找到与人相类似的东西,把自然景物人格化、道德化,在自然中陶冶情操。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了鲁国。编辑了《诗》、《书》、《礼》、《乐》,改定了《春秋》,潜心研究学问,教诲弟子三千。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与世长辞。他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品味的格言,现摘录如下:
谈政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看人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