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网】“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的无奈之举

(2014-11-02 08:47:13)
标签:

孙权

诸葛亮

草船借箭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罗贯中为何嫁接“草船借箭”?

/姜卫华

    

《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因而,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成了智慧的化身。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的濡须之战。【中国作家网】“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的无奈之举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在推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权是有作为的好青年,他好侠,义声远播,善养士,人才济济。孙权继承基业之后,把父亲、哥哥的旧部下及好朋友都团结在一起,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家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因此,很快就稳定了东吴的局势。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中国作家网】“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的无奈之举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其实,这是作者为了拔高人物形象,为诸葛亮锦上添花而已,这也是文学创作中虚构的巧妙运用。历史上真正“借箭”的却是孙权。“借箭”的时间是赤壁之战四年之后,曹操为了报仇而率军南下,进攻濡须口。一天,孙权亲自乘坐战船,深入曹营,到前方视察。曹操下令弓箭手射箭,一时万箭齐发,矢下如雨。不一会儿,孙权的舰船上便射满了箭。因受箭的一面偏重,船体渐渐倾斜,眼看就要翻覆,孙权急忙下令把舰船调转身来,用另一面受箭。等到舰船的两面被射上差不多数量的箭后,船体又恢复了平衡,孙权满载而归。由此看来,孙权的“借箭”,完全是在紧急情况之下,采取的一种急中生智的应变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自保。但这种客观的“借箭”效果,正好反映了孙权卓越的军事才干和临危不惧的指挥能力。

  裴松之记载: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借此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为诸葛亮跟随刘备轰轰烈烈创业,谱写出惊天动地的传奇作铺垫。同时,与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相呼应,衬托出诸葛亮的《隆中对》绝不是信口胡诌。从而说明刘备先生没有看错人,聘请诸葛亮是正确的。

  219年,孙权夺取了荆州,袭杀了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孙权见缝插针,趁外交关系不错的时候称帝,改元黄龙。

  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综合实力,成为三国时期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实力派首脑曹操也曾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推荐阅读:

【深圳特区报】从宋代文豪的交锋看

【山东教育报】好文章是精心改出来

【义乌商报】:《水浒传》的管理精

【百家讲坛】梁山好汉应聘遇尴尬

【淮海晚报、阅读阅美】武松打虎其

【书法报】米芾给当代为官者的四

【中国作家网】武松打虎这“虎”其实是个人

【中国作家网】王熙凤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中国作家网】林妹妹为何让人喜欢让人

【中国作家网】《红楼梦》里暗藏玄机的对



【中国作家网】“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的无奈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