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江水浒传文学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水浒缘何成了宋江的幕后推手
文/姜卫华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他就是宋江先生也!
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也有宋江起义的真事。据说,宋江起义军中共有36名主要骨干,个个都是英雄人物。《水浒传》里所描写的梁山108条好汉是施耐庵虚构的,作者“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目的是为了让小说更具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口味,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读者切不可将其当做史实来看。
《宋史》记载,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失败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
宋江起义后,正如小说中所言,占据了梁山泊。但很快就离开了此地,转战于今山东青州、济南一带,攻城略地,杀富济贫,声势日隆,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这时,担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提了一个“赦过招降”的建议,宋徽宗于是便派侯蒙前往招安,结果侯蒙途中病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朝廷又派人马征讨,宋江率众南下沂州与官军周旋。1121年2月,攻取淮阳军,继由沭阳乘船进抵海州,被知州张叔夜设计包围,宋江被俘投降,起义遂被镇压。这段史实在《宋史•张叔夜传》中被描绘得活龙活现:“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加之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勇猛之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占据800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起义军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利剑,令统治者闻风丧胆。
总的说来,宋江起义在当时的规模和影响都不算是很大,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一部《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的事情事演义化、故事化,加之施耐庵《水浒传》又将梁山故事描写得神乎其神,使宋江起义在民间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因此,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推荐阅读:
【趣闻】新华每日电讯:诸葛亮羽扇由“丑妻”相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