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伯虎秋香桃花坞才子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题记: 2014年9月12日,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桃花坞,据导游讲唐伯虎点秋香纯属张冠李戴。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风流韵事,而且,生活清贫,一生坎坷。
唐伯虎点秋香纯属张冠李戴
图片摄影:姜卫华
唐伯虎何许人也?他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传说唐伯虎娶了九个貌美如花的老婆是真是假?唐伯虎点秋香是不是绯闻?唐伯虎是不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富家子弟?游人们带着这些疑惑,走进了唐寅园。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于民间艺人和戏曲的渲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风流人物。
唐伯虎十六岁时,一举夺得了苏州府府试头名秀才的桂冠,一时誉满江南,“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他与当时著名文人和书画家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他在《答文征明书》中这样写道:“不意今老,事集于外,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殁,丧车屡驾,黄口嗷嗷。”但是,在好友祝枝山、文征明的鼓励下,唐伯虎重拾古文,发愤苦读,“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他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
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唐伯虎受到科举舞弊案的牵连,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从此科举无门,功名路断。何氏见唐伯虎失去仕进希望,与唐伯虎日日争吵,唐伯虎一纸休书将何氏送回娘家。后来,唐伯虎娶青楼女子沈九娘为妻,俩人情投意合,唐伯虎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唐伯虎三十一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伯虎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他的传世作品有《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公元1509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他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唐伯虎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唐伯虎坎坷一生,晚年生活贫困凄苦,享年五十四岁。
既然唐伯虎并没有娶秋香为妻,那么“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又是从何而来?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吗?
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在他的《耳谈》中叙述了另一个苏州才子陈元超与唐伯虎点秋香一模一样的故事:“元,少年倜傥不羁,尝与客登虎丘,见官家从婢姣好姿媚,笑而顾己,悦之。令人迹至其家,微服作落魄,求佣书焉,留侍二子。自是二子文日奇,父师大惊,不知出元也。已而以娶求归,二子不从,曰:‘室中惟汝所择’。曰:‘必不得已,秋香可。’即前遇婢也。二子白父母,嫁之。元既娶,婢曰:‘君非虎丘遇者乎?’曰:‘然!’曰:‘君既贵公子,何自贱若此?’曰:‘汝昔笑顾我,不能忘情耳!’”
这个故事到了明末冯梦龙手上,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而在戏曲中的唐伯虎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人们觉得“一笑”太不过瘾,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杂剧。
唐伯虎那个年代确实有一个叫秋香的女子,不过她并非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而是当时南都金陵风月场中的名妓。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当时被誉为“吴中女才子”。
秋香早年被迫堕入青楼,从良嫁人后还有些老主顾来找她,她不仅拒绝了,而且,还在扇子上画了一幅《新柳图》,题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据明代《画史》中记载:“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在《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经向唐伯虎的老师沈周学过画画。沈周是明代著名的大画家,曾为秋香画过一幅丹青画,写过一首词。
秋香虽与唐伯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据考证,秋香是生于公元1450年,比唐伯虎大二十多岁,唐伯虎十六岁出道时,很难与金陵秦淮河畔的秋香产生感情。唐伯虎点秋香只不过是后人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移花接木到他们身上而已。
为何“陈公子点秋香”的爱情故事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呢?这可能是因为唐伯虎生于明代,是苏州人,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子。而这个故事的原型陈元超,也是明代苏州人,也是才子,名气当然不如唐伯虎。为了强化艺术感应力,明末的冯梦龙便张冠李戴写出了“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推荐阅读:
【趣闻】新华每日电讯:诸葛亮羽扇由“丑妻”相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