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网】中外名人如何学“抄袭”?

(2013-12-17 18:12:17)
标签:

姜卫华

读书

文化

分类: 文学漫谈

中外名人如何学“抄袭”

  

 

古今中外大凡知识厚实、成果卓著者,无不在资料积累上下过苦功。

  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这部划时代著作,就得益于他所积累的报刊上的文章,甚至广告、标题也成了他写作的参考资料。

  鲁迅为了完成《中国小说史略》,从1500多卷古籍中寻找所需求的资料,他说他是“废寝辍食,锐意穷搜”。

被人们称为资料收藏家的邓拓,把每天剪报比喻农民到野地提着筐子拾粪,从不空手回家。《人民日报》社的图书馆,完全是当年邓拓重视资料收藏的结果。他像蜜蜂博采广集,因而联想丰富,后来产生了《燕山夜话》这部令人称道的杰作。

有人将资料积累和调查研究等量齐观。艾丰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您》,之所以比别的宣传节水文章具有深度与可读性,与他灵活运用了地理知识不无关系。

  积累资料功在长年累月。不管是临时性的还是基础性的,只要跟写作有关的,就要注意收集,积跬步,汇细流,持之以恒。

  资料积累的方式:

  鲁迅式:从文献中收集,从书本中一字一句地抄录。

  蒲松龄式:向民间索取。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路旁设摊听过往行人讲“鬼狐”故事。

  达尔文式:向大自然索取。达尔文除了积累报刊文章,主要是靠漂洋过海、四方漫游,考察和研究各种生物遗骸中积累大量活资料。

  李贺式:随见随得随记。他郊游见到别致的景物,就浮想联翩,抒情吟诵,并随手记下装入口袋,回屋整理,琢成佳篇。

  不论用何种方式收集资料,都得有一种最佳的资料载体。从含义上说要有特定性,限于对自己写作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从内容上说要有广泛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无所不及;从来源上说要有多渠道,报刊文献、民间传说、地方史志均是资料收集的来源。

  收集资料要注意:

  一是贵在坚持。要有“不断丰富资料库”意识,养成随时随地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是勤于分类。分类应以便于查阅为前提,开始可分粗些,资料多了,再细分。

  三是善于整理。资料整理有这么几层含义:A、补充新资料;B、新资料取代老资料;C、纠正原资料中不准确的部分,防止引用时误传。

  四是积极使用。积累资料不是装门面,而是学以致用,经常阅读资料,领悟写作文采。

运用资料,加强学习,脑勤、笔勤、手勤,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长日久,必有益处。【姜卫华  邮箱:jwh1166@163.com

 

推荐阅读:

【世人误读】风流才子唐伯虎其实并不风流(图)

【中国作家网】残疾人孙膑成功上位的五点启示

【中国作家网】高管周瑜英年早逝告诉我们什么?

【趣闻】新华每日电讯:诸葛亮羽扇由“丑妻”相赠

【临汾日报晚报版】从宋代两大文豪交锋 看文人的德行

【淮海晚报、阅读阅美】武松打虎其实就是人与狗的较量

【淮海晚报、中国作家网】白领王熙凤职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企业家日报、淮海晚报、中国作家网】草根刘备告诉你如何当老板?

【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红楼梦》里性描写的“顶峰”之处

【南国早报、郴州新报、书法报】宋代米芾之怪癖给为官者敲棒槌(图)

 

 中国作家网2013年12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