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网】《阿Q正传》到底在骂谁?

(2013-12-02 11:22:50)
标签:

姜卫华

读书

感悟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中国作家网:《阿Q正传》到底在骂谁?

  

    姜卫华/

 

 

日常生活中,有时,一篇小说会掀起轩然大波,搅得满城风雨,都是因为小说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造成对号入座,因此,惹祸了。

  小说,文学的一大样式。一般通过情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动,塑造人物性格。

  由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与自己有些相似,读者便大发雷霆,进而向作者兴师问罪,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鲁迅就曾经碰到过多次。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恐,硬说是讽刺他。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写于192112月至19222月之间,最初,分章刊登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中。【中国作家网】《阿Q正传》到底在骂谁?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

  作品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复杂性格。阿Q的性格是充满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写作时,突出了人物复杂性格中的某一点,使其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从而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意义深刻而又栩栩如生的典型。

  直到鲁迅把《阿Q正传》收到《呐喊》里,还有人问鲁迅,你实在是骂谁和谁呢?这使得鲁迅大伤脑筋,不得不进行解释:“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古往今来,诸如此类,把生活和艺术混同起来、与文学作品“对号入座”的事屡见不鲜。因而,有些作品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麻烦,作者不得不事先声明:“小说人物系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人们之所以屡屡与艺术形象“对号入座”,这固然是一部分读者对艺术的无知,但作者自己又何尝没有“责任”呢?因为,你的作品有着让人信假为真的魅力。因为,你塑造出了艺术典型,他使人“面熟得很,‘我们的熟人’们中间都有‘他’的影子”,“各人都有点像他”(矛盾语),使得“对号”者,在典型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认出了自己的形象来。也就是说,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导致引人上钩,诱人入座。    

  然而,创作者的这种“责任”却又是义不容辞的。所以,作者要勇于承担这种“责任”,努力塑造引人入胜的典型形象,也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然而,这正是你文学写作的成功之处。【中国作家网】《阿Q正传》到底在骂谁?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把握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理应全面、深入研读之,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目的。

  言归正传,《阿Q正传》到底在骂谁?答案:完全是对号入座者在自作多情,陷入了小说的情景中。说到底,这也正是鲁迅先生文学写作的成功之处。【姜卫华  邮箱:jwh1166@163.com

         中国作家网2013年12月0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