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雍正皇帝钱名世中国年羹尧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姜卫华/文
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满族人,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继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蔚然成风。他力挺各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开展大规模的清查亏空、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坚决,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状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故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雍正时期,文字狱日益频繁,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气氛。在其临御的13年里查办的文字狱就有14起,其中处死案中人的案件有5起,数量甚至超过了其父康熙在位61年文祸的总和。
雍正元年十月,青海暴乱。川陕总督年羹尧冒着严寒,进入青海,并于雍正二年胜利班师回京。大臣钱名世赋诗赠之,认为年羹尧功绩甚大,应为他再立一碑。但不久,年羹尧因居功自傲,行为极不检点,惹怒了雍正皇帝。雍正勒令年羹尧自裁而死。年羹尧死后三个月,就有学士奏报雍正说:“食待讲俸禄之钱名世,作诗投赠年羹尧,极备谄媚……应革职,交刑部从重治罪。”
雍正心想呀,钱名世只不过是一个风流才子,投诗献媚属于一般的吹捧,还罪不至死。如果处死钱,必遭天下文人舆论谴责。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软处理方法。
首先,雍正将钱名世革去职衔,发回原籍,并亲自写下了“名教罪人”四个字,令该地的地方官制成匾额,张挂在钱名世所居之宅,使钱名世“虽碘颜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紧接着,雍正又传谕说:“钱名世系读书人,不知大义,廉耻荡然,凡文学正士,必深恶痛绝,共为切齿。可令在京官员,由举人选士出身者,各写诗文,记载劣绩,以警顽邪。”
雍正定下革命调子,部下开始领导群众有组织地进行“围脖”。责令所有会写诗的大小官员,人人必须写“刺恶诗”,对钱名世进行大批判。总之,大凡科举出身,有点文化水平的人都必须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批判运动。
最后,雍正把这些充满了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成果”结集成书出版。该书共收入诗文385首。用上好的宣纸印刷《御制钱名世》一书。然后,雍正下令将该书分发到各级学校,当作反面教材阅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发动的群众文化大批判运动。
此事之后,雍正更加明白社会舆论的重要性了。清朝初期,由于新朝初定,很多人情绪波动很大,有的官员甚至随身抬着棺材以示不侍二主的决心。对于这些不合作派,雍正并没有发怒治罪,而是让他们“白衣宣至白衣回还”了,以期取得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雍正前期文字狱以清理政敌集团及朝廷内朋党为主,是属于朝廷上层内部政治斗争的借口而已。曾静案以后转向一般文字狱。
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曾静案。案件基本情况是:湖南落第书生曾静指派学生张熙投书策反封疆大吏岳钟琪,被告发。该案牵涉人员之广,实为空前,在如何处理案犯这个问题上。雍正又有了新的发明: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上谕收集齐备,并附有曾、张二人的口供和忏悔书《归仁录》,连同批判文章,编辑成《大义党迷录》一书。“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以至穷乡僻壤,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存一册于学宫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人士,人人观览知悉。”这是又一次规模更大的群众文化大批判运动。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雍正将皇家不可公布的秘密全部示与天下。大有“君子坦荡荡”的架势。雍正此番行动,达到了“图治之念与诲人之诚”的目的。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摊丁入地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耗羡归公将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
改土归流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及时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等情况。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百姓生计问题,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国人往南洋贸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雍正对当时的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的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对待西欧来访的使者,雍正也以礼相待。使他们对中国外交政策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此外,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后人收集他十三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经过十三年的励精图治,各方面工作都上了新台阶,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零星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雍正并不是个案,因此,世人称雍正皇帝之残忍堪比秦始皇。
史学家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观照现实;文学家则说:历史是教科书,是生活的百科全书;社会学家又说:历史是公正无私的裁判官,是非曲直,一目了然。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姜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