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孟子齐国金子道在何处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 |
《贤文》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顾天理。”这既是古代社会现实的记述,也是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行为之导向。钱财,每个人都需要,每个人也都希望有所拥有。因为它是物质生活的一种体现,人们要改善生活,就必须获得钱财。但取财不可行不义之道,损他人,损国家,损社会,而肥自己。然,其正道何?答曰:劳动致富,劳动发财。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荀子说:“好利恶害,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道则异。”人人都喜欢利益,不喜欢祸害,这是共同的人性。但是小人见利忘义,得利忘害;君子则趣义避利,不取无义之财。
古代齐国有个人,走到金子店,突然伸手从柜台上抱走了一锭金子。被捕后,他说:“我当时只看到金子,根本没看到别的人。”世上许多人为满足私欲私利不顾道义,跟这个人没有什么两样。
东汉乐羊子,偶尔拾到一块金子,拿回来交给妻子。他妻子说:“听人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因为它名声不好;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为不愿接受侮辱;想不到你竟会因为一块金子而败坏自己的名誉。”乐羊子听了十分惭愧,赶紧将金子丢掉。呵呵!现代人来看乐羊子是不是很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
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不爱钱,不懂钱财之用处的才是傻瓜,而是明白如何赚取应该得到的钱。君子在该得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绝不会被小人当作木头劈;但是在不义之财面前,却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恩格斯在著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其实劳动和自然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换句话说,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最基本的形式,劳动使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将之变为财富。
纵观古今中外,芸芸众生,或为名所动,或为利所惑,或为官而奔波,因此坑蒙拐骗,自寻烦恼者大有人在,而为此弄得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者也比比皆是。这些人,到死也未必知道,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试想,连命都没了,高官厚禄山珍海味,你如何享受?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绝非易事。
古人云: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把握好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份安宁,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就能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住自己心灵的净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