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引《遏表》云:“长岸峻固直截中流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
长岸峻固:是说长长的河道两岸高而坚固。
直截中流:
直截:直接截住。中流:流水中间。直截中流即是:直接截住河流中间。
那么,是什么截住河流中间?下面解说是积石笼以为主遏.......。也就是说用石笼堆积的戾陵遏(戾陵堰)截住了河流中间。由于古文无标点断句,那么,此处的“直截中流”与“积石笼为主遏......”之间断句的标点符号当是"冒号",标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说。即断句为:长岸峻固,直截中流:积石笼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
由于戾陵遏是直接截住了河流中间,而不是滚水坝似的横截河道,就表示戾陵遏是露出水面的分水堤。戾陵遏的上部分露出水面,下部分在水面以下。
用石笼堆积起来的戾陵遏要能稳固的砥柱中流,显然戾陵遏的整体是梯形体的,遏底的长度与广度要大于遏顶的长度与广度的。依据直截中流的语境是对戾陵遏建成后露出水面的描述,那么,记载所谓“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是依据遏顶的长度与广度来说的,而不是依据水面以下部分的遏底的长度与广度来说的。 而“高一丈”是依据露出水面的部分来说的,即戾陵遏高出水面一丈。
也即是说,《遏表》只记载了戾陵遏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长度和广度。而水面以下的戾陵遏的底部的长度和广度以及遏体处于水下的深度却没有记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