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里兰卡图帕拉摩雅佛塔

(2014-03-21 23:03:40)
标签:

斯里兰卡

佛塔

佛教

朝圣

上座部

文化

分类: 佛教历史
http://s16/mw690/002kF2Rygy6Huq0zKV12f&690

斯里兰卡图帕拉摩雅佛塔

Thuparamaya

 


图帕拉摩雅佛舍利塔(Thuparamaya)位于斯里兰卡北中省的阿努拉德普勒古城,也是全世界佛教徒的朝圣之地。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hZDULmD3ria7GsDUD7qQF1WXzNFzZ7qibnKNdVts2mTJ21TdRfSiap4iag/0


图帕拉马佛塔Thuparamaya是有斯里兰卡第一座舍利子塔,内奉佛陀锁骨,建于公元前250~210年,登上塔基座前,看到台阶两侧有花岗岩护门神石雕翼护,这是典型的兰卡风格,当然还有脚下的月石,这两样几乎在所有的寺塔都可以见到。不过围地之上,白塔之下,插有数排花岗岩石柱,这些都是以前罩在佛塔外面的建筑的支柱,那些僧伽罗建筑特色的圆顶因为都是木制的,早就焚毁了,只剩下支撑的根根石柱,佛塔周遭亦不乏如此痕迹,林地空隙,东倒西歪地倾竖着,细看石柱上端装饰着莲花,刻有鹅、狮等浮雕,不过还是有些难以想象最初的样子。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BHfRKSuJltQYXLn451WKDUvEHHrjTcbVnmy4bbN4uibmas8ZygAniblA/0


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佛教正式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此即印度名王佛教护法者阿育王,在目犍连帝须主持了佛教三藏第三次结集后,派遣佛教传教师至各地传法。当时派遣至斯里兰卡的,由摩哂陀长老(Mahinda Thera)带领,据传是在公元前246年。

摩哂陀长老(Mahinda Thera),是古印度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二十岁时从目犍连帝须出家。随摩晒陀同至斯国的有四位比库:伊帝耶(Ittiya)、郁帝耶(Uttiya)、三婆楼(Sambala)、跋陀沙罗(Bhaddasala)。原因是为了适应边区国家的要求,有五位比库依律就可以传授戒法。一位沙马内拉须摩那(Sumana),是摩哂陀姊姊的儿子。摩哂陀之姊即后来出家的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库尼。还有一位半荼迦(Pankuka)居士,是摩哂陀的外甥,后来也在斯里兰卡出家。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UeeicPGYddGkgh5Y1sMrQm4ewsfpOwFa1UXLyJibXMNwaicmauNNeguyQ/0


巴利文献记载此事,摩哂陀的僧团七人,到达斯国是在七月十五日,与天爱帝须王在弥沙迦山(Missaka)相见。因斯里兰卡王和阿育王很友好,当与阿育王派遣的摩哂陀僧才相会时,非常惊异而高兴,热忱接待。

摩哂陀与天爱帝须王初次会见,谈话就很契机而具有智见。摩哂陀知道国王可以接受佛法,于是第一次即为王宣说《象迹喻小经》。此经内容:开始叙述三宝,次说皈信佛教,再次说出家比库法,净修梵行,舍恶为善,目的是为了达到涅盘。经中又讲到四圣谛等法。

摩哂陀又特别向天爱帝须王说明完善僧团组织的情形。国王和大臣们听完后,都得到希有的欢喜而皈信佛教。当天要恭请摩哂陀前往都城,但摩晒陀希望就在山上驻锡。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JEeaL36fbfrqBibUGibtTJQMBLxOXsmAC50wLY9vFHghE4E4QqDLbAIA/0


第二天早晨摩哂和随员一起进城,受到国王盛大的欢迎,并迎请至王宫供养。因为国王对佛法非常的虔信,摩哂陀在心中感觉佛教已可以岛上弘扬。受食完,摩哂陀在王宫中为说《饿鬼事》及《天宫事》。此两经是讲述人在死后,依凭各人心识的业力,上生天宫或下堕地狱。同时两经的内容,也很适合当时听者的根机。因为那时斯国人也信仰人在死后心识的转生,与他们原有的信仰没有抵触。接着说四圣谛及轮回大事,要消灭生死轮回之苦,只有修证四圣谛法,转凡成圣。摩哂陀见很多人非常专心聆听,继续又讲《天使经》,使人了解作善为为恶的因果,能去恶为善未来将可获得安东。又说《智愚经》,教人分别善恶的性质。最后劝人遵守佛教戒律。法味深入听者心中,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甘露法”。

国王请摩哂陀的僧团,在离王宫不远的“大云林园”(Mahameghavana-udayana)驻锡,供养种种饮食和资具,并且每天问安礼敬。后来在大云林园国王供养摩哂陀僧团,并向人民宣布佛教在斯国的成立。据说,从国王至臣民,七天之内,就有八千五百人皈依佛教。

不久,摩哂陀开始计划,要建筑一座伟大的道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大寺”(Mahavihara),此寺后来一直是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文化和教学的中心。

一天,国王心中想,佛教到了这样地步,是否已经在斯国成立,于是他去问摩哂陀。摩哂陀答:“虽然到了这样地步,佛教尚未在斯国建立。因为要佛教基础稳固,必须要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教中发心出家,修学佛法及奉行戒律。”这个想法立刻得到国王的支持,准许斯国人民不分男女能依法出家,使佛教在斯国永远传承下去。

摩哂陀长老在阿耨罗陀城住了二十六天,因到了安居期,就回到弥沙迦山。在离城的那天,有天爱帝须王的王孙叫“阿利吒”(Arittha)及另五十五人,一同出家为比库,半荼迦居士也在同一天中受比库戒。这时摩哂陀僧团中央共有六十二位比库,开始实行在斯国的第一个安居。国王依僧团所需,供养一切无缺。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1zot270ib1Wag0qhCibxsKuicHjmibsN2DSWjp2TwoONFz51I01ic6fMEOQ/0


后来有一位王妃叫“阿耨罗”(Anual)及随侍宫女,也希望能出家为比库尼。摩哂陀知道情形后,就请求派遣使者去印度阿育王处,要求礼请僧伽密多上座比库尼至斯里兰卡,同时并请求大菩提树分枝至斯国栽植。天爱帝须同意了。至于希望出家的王妃及宫女们,在等待僧伽密多来到前,先至“优婆夷精舍”(Upasika-Vihara)住,遵守十戒。

僧伽密多率领十位比库尼并携带大菩提树的分枝到了斯里兰卡,王妃及宫中女子一千人,首次出家为比库尼。后来优婆夷精舍重新修建,改名为“系象柱寺”(Hatthala-hakavihara),或俗称“比库尼寺”(Bhikkuni-Passaya)。僧伽密多也住在此寺,领导比库尼僧团。

三月安居结束后,摩哂陀向国王建议筑一塔,供养佛陀的右颈脊舍利,及其他佛舍利、佛钵等。佛舍利,佛钵等是须摩那沙弥代替摩哂陀及斯里兰卡国王,向阿育王请求得来的。佛塔建在弥沙迦山上,后来此山因此改名为“塔山”(Cetiya-Pabbata),即现在阿耨罗陀城“塔寺”(Thuparama,图帕拉摩雅佛塔),这是斯国佛教史上第一座佛塔。

摩哂陀三十二岁时至斯里兰卡,八十岁时在“塔山”圆寂(公元前199年),戒腊六十年,为斯里兰卡郁帝耶王(Uttiya,公元前207~197)在位的第八年。摩哂陀长老的骨舍利,建塔供在都城。次年,僧伽密多长老尼也在“比库尼寺”圆寂,骨舍利塔现在还在“塔寺”前侧。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iaNjlliceVSdwiajpwGWgLkHxicicQ3qNSmdicxjYiaJIo2bl04LgHbhJy2Gg/0


摩哂陀长老在斯里兰卡,不仅传扬佛教很成功,而且丰富了斯国的文化,如佛寺、佛塔建筑艺术等。他并带了三藏注释到斯国,(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第59-60)后来有比库用巴利文及僧伽罗语著作,这促进了斯国文学的发展。至觉音论师时,三藏注释的僧伽罗语,又译为巴利文。

依《大史》及现代学者研究,公元前232年,摩哂陀长老与斯里兰卡比库,在阿耨罗陀城的塔寺(Thuparama,图帕拉摩雅佛塔),举行斯国佛教第一次三藏结集(《大史》称第四次结集),以印度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结集的藏为依据,十月完成,由天爱帝须王护法。这次结集,是为了巩固斯国佛教。

印度佛教第三次结集,才用文字记录过去一向口诵心记的三藏。摩哂陀领导的僧团至斯国传教时,携有巴利文三藏。但不久斯国比库用僧伽罗语继续为巴利三藏写注释或义疏。这可能是为了便利不懂得巴利佛法的人,或当时斯国比库不能以巴利文注疏三藏,而且将原巴利三藏译成僧伽罗语。所以现存南传巴利三藏之注释义疏等,直至伟大的觉音论师至斯国后,领导还原译成巴利文。

摩哂陀在斯里兰卡弘法四十八年,佛教遍布全岛。也使得以后的佛教,在民间得到快速的发展。依《大史》所记,那时有大小佛寺数百座。供养比库,建造了多座佛教寺院。


http://mmbiz.qpic.cn/mmbiz/DGeV3tlOjzK6LxbsdtyncNa7wCkNfVjoDLIFUHic3oru4q4XguCM8V7ibBswymjYfZ9iaGWdOzHOqC7qDn1Bj1VkQ/0


觉悟之路网:http://dhamma.sutta.org
上座部论坛:http://bbs.sutta.org
微信公众号:tipitak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