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青年》杂志2022年第1期:《背后的功夫》

(2022-03-25 08:52:18)

背后的功夫

宝民

我一直对二胡情有独钟,不但喜欢听,也希望自己能学会拉二胡,于是便报了一个二胡培训班,正式跟老师学起二胡来。

在没学二胡之前,我把拉二胡这件事想象得很简单,认为只要学会了“哆 来 咪 发 唆 拉 西”七个音节怎么拉,再熟记一首歌的歌谱,照着拉就能拉出这首歌的曲调来了。但真正开始学习以后,才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简单。

关于七个音节怎么拉的问题,老师半堂课就讲完了。我们又用了半堂课,几乎每个人都会拉了。我心中暗喜,认为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接下来,每个人找了一首最简单的曲子开始反复练习,又练习了能有两堂课时间,基本上能把这首小曲子拉完整了,于是我就认为:我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把二胡演奏学会了,以后不管拉什么曲子,都不过是这七个音节变来变去,只要熟练掌握、反复拉,就能把一支曲子拉完整。

然而,接下来遇到的问题让我感觉到了困难所在:掌握了七个音节之后,我的确能很快把一首曲子按照曲谱拉出声调来,但我拉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却很难听。同样一首曲子,老师拉得悠扬婉转;我拉得却十分生硬,那声音就好像用锯条在木板上拉锯一样,没有丝毫的美感。

于是我就向老师请教:“我明明是照着歌谱拉的、而且也没有把音节拉错,为什么拉出来的曲子这样难听呢?”老师便对我说:“学会拉七个音节、学会拉一首曲子,都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想把一首曲子拉得好听,却不很容易。这就需要下功夫了,要花大量时间反复进行练习,拉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你拉的曲子自然就优美动听了。”我问:“那每天要练习多长时间呢?”老师问:“你每天在家里时间宽裕吗?”我说:“不算太宽裕,但还是有点空闲时间的。”老师说:“如果时间不太宽裕的话,你每天就练习四个小时,这是最低要求了。”我听后一愣:时间不宽裕,还得练四个小时;那么时间如果宽裕的话得练多少个小时呢?看着我脸上疑惑的表情,老师笑着解释说:“其实,学会了拉音节之外,每天至少要保证练习八个小时,那样才会出效果。你知道音乐学院那些学生吗?他们上理论课的时间并不多,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上,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练习十个小时以上,这样足足练上四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学二胡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拼的就是背后的功夫。”

听老师这样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同样一只曲子,别人之所以拉得比我好听,完全是因为他们下了大功夫啊!

我是一个从事专职写作的自由撰稿人,对于写作,我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我觉得写作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如果想写出好文章来,每天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我们看到作者在报纸上发表的千字文章,感觉作者写起来很轻松、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写出来。但其实,这是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长期广泛的阅读,才能支撑起这一个多小时的写作,才能产生这篇千字文章。

最近读了老作家邓友梅先生的一本回忆录,邓友梅在书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解放初期,他只是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文学爱好者,被有关部门送进了文学讲习所学习。据邓友梅回忆:“进了文学讲习所后,我认真读书,一天最少要读十几个小时的书。所里规定如果不上课,每天阅读书籍不低于五万字,我每天都读七万字以上。”你看,写作拼的不也是背后的功夫吗?我们看到邓友梅先生写出了那么多精彩的京味小说,但实际上,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他长期大量阅读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如果没有读书这个“背后的功夫”,他是不可能在文学上取得那样大的成就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没有艰辛的付出是不可能获得回报的,只有肯于下背后的功夫,才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

  055250 河北省巨鹿县地税局唐 宝民(收)139 329 69642(微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