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杂志2022年第3期发稿三篇
(2022-03-21 09:14:55)唐宝民
我们在阅读民国资料时,能发现有些大学教授在考试时给学生打分很随便,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总体而言,民国时期大学的考试制度还是很严格的,西南联大就是这样的大学。
岳南先生曾在书中披露:“学校(西南联大)规定,学生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有最低和最高界限,考试成绩55.9分与0分相同,没有补考。”
在一次物理学考试时,有位物理教授给了某个学生59.5分,只差0.5分就能及格了,所以,这个学生很不服气,找到这位教授抱怨说:“我的考试成绩只差0.5分,您再多给我半分,我不就可以在工学院念下去了吗?”那位教授严肃地回答他:“你就只值那么多,虽为半分之微,也无法多给。”那个学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比“半分也不多给”更奇葩的,是给学生打负分!陈福田教授就是这样做的,有一回,陈福田在批阅一个学生的试卷时,发现这个学生一道题也没做对,应该判零分;但他又发现这个学生的字迹非常潦草、卷面一点都不工整,他便给这个学生打了负分,并声言学生所欠的分数要从下次考试中所得的分数中扣除!
西南联大在短短八年的办学过程中,创造出了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4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学者,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严格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半分也不多给”和“打负分”,便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
资料来源:《岳南趣讲大师》
2、邓友梅心目中的王愿坚
唐宝民
邓友梅和王愿坚都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老作家,两个人不但年龄相差不多(王愿坚比邓友梅大四、五岁),而且还是交往了数十年的老朋友,因为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两个人就认识了。
王愿坚去世的前一天,邓友梅赶到医院与他告别,知道这一走就是永别了,所以,走出病房后,邓友梅的心情很凄凉:“我向他告别了,走出病房门,在门外站了好久,然后走到院中,又呆立了一阵,我没怎么悲哀,我对自己说,愿坚能这样地充实度过一生,把《党费》和《七根火柴》常留人间,对人对己都交代得过去了……但是我的泪水还是顺着脸颊流下来了,心中怎么也排解不开一种说不出的空气清冷。”足见两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在他们告别的第二天,王愿坚就去世了。
两个人最初的相识,是在战火纷飞的40年代,邓友梅那年十五岁,在文工团当演员;王愿坚那时十七、八岁,但已是宣传队的分队长了。
有一回,军部文工团演出了一场话剧,邓友梅在里边演了个通讯员,演出结束后,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宣传员对他说:“你演得真不错,我看得都掉泪了,你的国语说得挺好……”这几句话使邓友梅深受鼓舞,旁边的人便向邓友梅介绍那个小宣传员,说他是宣传队的分队长,叫王愿坚。两个人就这样相识了。
不久以后,邓友梅被调到一个分队里,而那个分队就是王愿坚当队长的分队,这样一来,两人相处的机会就更多了。
一开始相处,邓友梅对王愿坚还很有意见,就像他后来在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和王愿坚相处后,我反倒对他缺少好感了,他也不过十七八岁,个头比我高不了多少,却总是装作一副大人相,说话面带笑容,口气严肃正经,而且满嘴政治术语……”但不久之后,邓友梅对王愿坚的看法就转变了。
有一次急行军,头一天出发,当天晚上就行军120多华里。走到80多里时邓友梅就走不动了,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王愿坚看到了,便悄悄地跟指导员说了几句话,指导员就要背着邓友梅走,可邓友梅说什么也不肯,指导员就背上另一个小战士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多年以后邓友梅还记忆犹新:“我正背着背包一步一拐往前挪,忽然有两只手伸进我的两肩,抓住了背包带,不由分说把我的背包抢了过去,驮在了自己的背包上,我一看,就是王愿坚,我强充英雄地说:‘不用,我可以……’他说:‘我知道你可以,这是头一天,明天还要行军呢,你留点力气给明天吧,我比你大,吃得也比你多,这在我不算啥。’”
这件事使邓友梅开始反思自己对王愿坚的看法,认为自己以前对王愿坚的反感有点过分了。
邓友梅后来能从事文学创作,和王愿坚当初对他的鼓励有很大关系。
邓友梅那时虽然年纪小,却很有志向,经常看演出,自己心里痒痒也想学写剧本,于是便向组织提了出来,很快得到了组织的同意,这样,除了集体行动外,其余的时间,邓友梅就可以在屋子里写剧本了。
王愿坚时常会进屋跟邓友梅聊上一会儿,拿起邓友梅的稿子看上两页,说:“真不简单,你能写出这么多来,什么时候写完给大家读读,讨论一下?”邓友梅爽快地答应了,但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剧本拿出来给大家读过,因为他的文化水平有限、一直也没能把一个剧本写完整。
邓友梅渐渐地发现王愿坚身上有许多优点,于是在一次开小组会的时候,便表示要向王愿坚学习;王愿坚却笑着对他说:“你的优点更多,在业务上我要向你学的多了,这么小就能写剧本啦,我多久能学会?”这番话对邓友梅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使邓友梅对自己的信心大增。
当然,邓友梅后来并没能成为一名剧作家,因为写剧本真的不是他的长项。但他一直对王愿坚心存感激,并认为王愿坚当初对自己的鼓励是很看重自己写剧本的能力的。直到几十年以后,两人都成了著名作家,有一次聊天,邓友梅提起了王愿坚当年对自己说的那些鼓励的话,王愿坚听罢笑着说:“那时你说你要写剧本,我们就都依你,你写的我看了,算个啥玩意呀,俺就装糊涂,不打击你的情绪就是了,就你自己认真当回子事。”
邓友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愿坚当初就看出了自己在剧本创作方面没有什么前途,但他知道不能打击一个十四、五岁孩子的上进心,就故意装糊涂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而这些话的确给了邓友梅极大的自信,他后来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剧作家,却成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而他之所以能选定写作这条路一直走了下来,和王愿坚当初对他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后,邓友梅更加感动了。
虽说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几十年岁月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却是相当深厚的。因此,完成了最后的告别后,邓友梅感慨道:“从病房走出来,我才感到失去了多么难得的一个伙伴。”
资料来源:邓友梅《八十而立》
055250 河北省巨鹿县地税局唐宝民(收)139 329 69642(微信)
3、在英国,好心喂马也违法
唐宝民
许多人都喜欢动物,并会因此而对动物付出关爱-----如给动物喂点食物,按理说这种善意的举动应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最近,英国的一位叫做波特的老奶奶,就因为给别人家的马喂食物而惹上了麻烦,最终被法庭判处有罪。
波特奶奶今年67岁,住在英国北约克郡的斯克顿村。波特奶奶非常喜欢动物,因此,常常想着对动物们施以爱心。
波特奶奶有一个叫苏珊娜的邻居,半年前买了一匹马回来,拴在家中饲养。波特奶奶很喜欢这匹性情温顺的马,所以经常到苏珊娜的马棚去看望它。但渐渐地,波特奶奶觉得这匹马看上去很难过,而且很瘦。她从来没有看见过主人喂这匹马,就感觉马的主人是在虐待这匹马,于是心中很生气。
怎么办呢?波特奶奶就决定自己亲自喂这匹马食物,于是,她便到集市上买了一些胡萝卜回来,把这些胡萝卜切成片,每天拿一些胡萝卜片儿给这匹马吃。看着马吃胡萝卜的样子,波特奶奶感觉特别开心。
哪知,过了没多久,波特奶奶竟然惹上了麻烦!
苏珊娜是一个独居女人,在城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的时候很少在家。有一天晚上,苏珊娜回到家后,当她去马棚看望自己养的那匹马时,发现马棚的地上有几个胡萝卜片,她立即就警惕起来了,怀疑有人擅自给自己的马喂了胡萝卜。
于是趁着有一天休假,苏珊娜便坐在卧室的窗口,眼睛紧紧地盯着马棚。大约上午九点左右,苏珊娜看到邻居波特奶奶出现在了自己的马棚里,只见波特奶奶一只手端着一盘胡萝卜片,另一只手把胡萝卜片放到了马的跟前。马便开始吃那些胡萝卜片。
看到这情形,苏珊娜怒不可遏,立即快步走到波特奶奶跟前,质问她说:“你给我的马喂胡萝卜,经过我的允许了吗?”波特奶奶回答道:“这件事的确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但我见这匹马很瘦而且情绪不快乐,猜想你可能是经常不给它喂东西吃,我就买来了胡萝卜天天喂它,我是出于一片好心,这有什么过错吗?”波特奶奶显得很委屈。
但苏珊娜却严肃地对她说:“你怎么能凭自己的猜测就确定我不照顾这匹马呢?其实我每天早上上班前和晚上回家后都要给这匹马喂食物吃。你能保证你从市场上买来的这些胡萝卜没有问题吗?你能保证这些胡萝卜在种植和生长期间没有被施用化肥并喷洒农药吗?如果我的马因为吃了你的胡萝卜而中了毒,后果你承担得起吗?你的确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你这样做已经违法了,所以我要向法庭提出控告!”
波特奶奶见苏珊娜说了这样一番非常严肃的话,感觉对方是小题大做,便说道:“我是出于好心才给你的马喂胡萝卜的,法律的目的是惩罚坏人,是不可能判定一个好心人有罪的!”
波特奶奶的态度更加激怒了苏珊娜,于是,他选择了立即报警。警方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逮捕了波特奶奶,审查程序结束后,这起案件被移交给了法庭。
在法庭上,检察官指控波特奶奶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要求法庭判处波特奶奶有罪;同时,检察官向法庭提出申请,要求法庭给苏珊娜家的那匹马提供保护令,禁止波特奶奶继续给那匹马喂胡萝卜。
波特奶奶在法庭上辩解说:“因为看到这匹马受到了主人的虐待,所以我才自己花钱买来胡萝卜喂它吃。我的出发点是善良的,而且,事实证明也没有给这匹马造成伤害,因此,我是无罪的!”
但法官说:“法庭事前经过调查,并得到了当地动物保护协会的证明,证明这匹马并没有受到虐待。你的善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未经主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向这匹马喂食物,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好心,也可能会触犯法律,法律是神圣的,不能因为当事人的行为是出于一片好心,就对这种行为不予追究。这一点大家必须弄清楚。”
最终,法庭判决波特奶奶的罪名成立,对她处以524英镑罚款,并要求她今后不能再靠近苏珊娜家的那匹马。因为波特奶奶已经被拘押了一段时间,已经抵消了她的刑期,所以,在法庭宣判结束后,她就获得了释放。
这件事给了波特奶奶很大的教训,回到家以后,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我做的事是出于好心,就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现在我懂得了:我好心给邻居家的马喂胡萝卜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邻居的允许,因此侵犯了邻居的权益。所以,我诚恳地接受法庭的裁决,以后再也不会那样做了。”
英国的法律是十分严格的,除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以外,对公民的财产权也会加以保护。苏珊娜的那匹马,是她的财产,因此,波特奶奶在未经苏珊娜允许的情况下,向那匹马投喂胡萝卜,实际上对苏珊娜的财产构成了威胁,因此,法庭才会判决波特奶奶有罪。善心是一种道德情感;而侵犯他人财产则是一种法律行为,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加载中…